从印刷术看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成书问题——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中心

从印刷术看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成书问题——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中心

ID:20507935

大小:7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13

从印刷术看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成书问题——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中心_第1页
从印刷术看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成书问题——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中心_第2页
从印刷术看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成书问题——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中心_第3页
从印刷术看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成书问题——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中心_第4页
从印刷术看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成书问题——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中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印刷术看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成书问题——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印刷术看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成书问题一一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中心张同胜兰州大学文学院摘要:屮国印刷术发展至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为其极盛时期,而正是在嘉靖、隆庆、万历百余年之间,长篇章回小说云蒸霞蔚,形成了最为兴盛的局而。印刷技术促成了长篇章回小说的雕印和刊行,通过对印刷技术与长篇章回小说的生态考察,从而发现《三国志通俗演义》《忠义水浒传》等忪篇章回小说虽然渊源有自,但是其真正的成书吋间当为嘉靖初年,而不是中国文学史上所谓的元末明初。印刷媒介生态视角的透视,还原和改写丫屮国文学史尤其是屮国章回小说史的知识时空。关键词:长篇章冋小说;印刷术;媒

2、介生态;文学史;成书问题;作者简介:张冋胜(1973一),男,山东昌乐人,文学博士,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宄方向为屮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图志”(16ZDA173)中国文学史一般将《三国志通俗演义》《忠义水浒传》等长篇章1H]小说的成书时间断定为元末明初。如中国大陆上各大高校所采用的、最具有影响力的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其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言中“元明之际”“《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编著”“明代屮叶”“《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刊刻和风行”云云皆表明,这两部长篇章回小说成

3、书于元末明初,在明代中叶被刊行。其实,这个断定是将长篇小说(Novel)的来源混同为祖本,从而引发了学术上求真与求实的争议。印刷媒介或许能提供一个新的透视角度,供我们对长篇章回小说的成书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即使是从视觉文化来看,元末印刷品的品相与嘉靖、万历年间长篇章回小说的品相不可同日而语,前者作品如《甲午新刊新全相三国志故事》(简称《三分事略》)是何其稚拙、粗糙、陋劣,然而后者如《三国志通俗演义》则圆熟规整、丹黄灿然、斐然可观,二者简直就是霄壤之别。仅仅从印刷品相而言,古代中国长篇章冋小说似亦不可能成书于元末明初。然而,从印刷媒介的品相对长

4、篇章回小说的成书时间进行揣断,或许不足够慎重。因为,在宋元时期,三国故事是以门述与耳听的音景形态存在的,从而长篇章回小说有没有以抄本存在的可能?即使是在嘉靖、万历年间,刊木中的戏曲也远比小说为多,亦表明听觉文化远比文字视觉文化更为普遍。嘉靖、万历年间,是屮国通俗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戏曲繁荣发达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印刷术最为发达的时期。如此一来,通俗文学的兴盛与印刷术之间有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关于这个问题,荒木健主编的《中国文人生活》曾笔涉明代商业出版与文人生活之关系;大木康《明末的独立知识人:冯梦龙与苏州文化》论及明末文人新的生活方式和发

5、言姿态;而陈平原则指出“大众化文类与出版媒介的结合,使得章回小说在明代屮期迅速崛起”:石昌渝从绍介和知识普及的角度详谈了通俗小说与雕版印刷的关系等。本文受前贤时俊之启发,但与之不同,从文学文体与媒介技术的角度来探讨诸如《三国志通俗演义》《忠义水浒传》等长篇章回小说的成书问题。一、古代中国印刷术发展至嘉靖、万历年间为极盛一般认为,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因其与佛教(大乘佛教为像教,抄经、印经、印像等皆为功德)关系密切,委实是很有道理的;然而,从佛教东传来看,雕版印刷术肇端于南北朝佛教隆兴、经像需求强烈之时是不是更有可能?此话题与论题较远,兹

6、不详论。姑且依据专家张秀民的考察,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代初年贞观年间。而通俗小说与印刷术之关系,石昌渝认为,“唐代是雕版印刷的初兴时期,雕版印刷的成本高,生产规模也有限,刻印仅限于释经、历书、小学字书、诗集、阴阳五行等书,根本轮不到通俗小说”。此说极是。宋代,朝廷藏书大部分是抄写本。例如,宋仁宗嘉祐年间,一次抄书一万六千余卷,刻印木四千七百余卷。再如,景德二年夏,宋真宗到国子监视察,问及书籍刊刻情况,邢晨冋答说:“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备。”从而可见,国子监所雕印的,是“经传正义”,而无其他诸如以娱乐为主的戏曲或小说。南宋的毕

7、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后来,锡、木、铜活字也出现了。但是,由于汉语言文字是象形文字方块字,不是拼音文字,从而无从彰显活字印刷术的便利。这一点与德国谷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一比较,就不言而喻。天水一朝,虽然“右文”为其国策,但是熙宁之前,监管亦甚为严厉,“宋兴,治平以前,犹禁擅刻,必须申请国子监;熙宁以后,乃尽驰此禁”。蒙古族尚武,入主中原后汲汲于税赋,而无关于文事。蒙元朝廷任用官员实行“大根脚”制度,科举制度被废除。于是,读书人或经商、或做吏、或务农,或进入勾栏瓦舍,不一而足。蒙元朝廷,对思想意识的管制固然相对来说较为宽松,然而雕印书籍却有审

8、批制度、审査制度,因而“元时人刻书极难”。这一时期,“印刷业继续发展,生产大量面向普通读者的万宝全书”:然而,“这些廉价印制的万宝全书,字迹粗陋,纸张粗糙”。据现存文献可知,一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