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栽培学 第3讲 园林树木生长环境

园林树木栽培学 第3讲 园林树木生长环境

ID:20520544

大小:890.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8-10-13

园林树木栽培学 第3讲 园林树木生长环境_第1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 第3讲 园林树木生长环境_第2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 第3讲 园林树木生长环境_第3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 第3讲 园林树木生长环境_第4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 第3讲 园林树木生长环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园林树木栽培学 第3讲 园林树木生长环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立地的基本概念A德国:立地指植物生长地段作用于植物的环境条件的总和。B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林地环境和由该环境决定的林地上的植被类型和质量。CSpurr和Barnes:森林立地为所有影响森林和其他植被生产力的因素总和,其中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因素。第三讲园林树木生长环境1D《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林业卷》:森林立地是按影响森林形成和生长发育的环境的异同所区分的有林地和宜林地地段。实质上,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综合体。2立地质量(sitequality):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

2、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立地条件(sitecondition):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树木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3立地类型(Sitetype):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园林树木生长环境(Urbantreeenvironment):是指园林树木栽植地上与树木生长发育相关的各种生态因子;与自然森林相比,生长环境更复杂,除自然生态因子外,还有建筑、铺装、灯光、污染等。42.1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格局;特点:稳定、简单地形:包括海拔、坡

3、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并直接影响土壤条件);特点:稳定、直观,易于调查和测定;与林木生长高度相关;各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2立地因子5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养分、腐殖质含量、酸碱度、侵蚀度、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特点: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水平(对水肥气热有调控作用、与树木生长密切相关、容易测定、综合性强)水文: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等。在平原地区该因子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山区则可以不考虑地下水位。2.1物理环境因子6植被类型、指示植物种(或种组)、建

4、群种(或优势种)林木优势高、生物量、收获量等。这些指标能充分反映立地质量和林木生长的环境特征。2.2植被因子73立地条件分析方法与立地评价3.1分析方法全面掌握造林地的立地性能地形:不同地形其水、热状况不同土壤水文生物:植被、人为干扰特殊因子:环境污染掌握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善于找出主导环境因子掌握各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8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方法A直接评价法:就是直接利用林木的生长量来评定立地质量。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生长截距法3.2立地质量评价9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方法A直接评价法:B间接评价法: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性或相关植被类

5、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地文学立地分类法土壤-立地评价法土壤调查法间接评价法10114.1立地分类的途径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多因子综合途径4立地分类12A林木生长效果的应用:地位级、地位指数B植被组成、结构等特征的应用:前苏联的苏卡乔夫为代表的生物地理群落学派的林型学,把林型看作是森林生物地理群落类型,生物地理群落是在一定地表范围内相似的自然现象(大气、岩石、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水文条件)的总和。分类单位依次为植被型、群系纲、群系组、群系、林型组、林型。如森林—针叶林—暗针叶林—云杉—泥炭藓云杉林。植被因子途径1

6、3C植被与立地间的相互关系:欧美植被受人为干扰较少,植被与立地间的相关性较好,用植被可以反映出立地的生产力特点,称这种方法为生境型(habitattype)。如花旗松(Pseudotsugamenziesii)—毛核木(Symphori-carposalbus)生境型。英美学派以克里门茨(F.E.Clements)为代表,以植被动态、发生的观点和演替系列的概念进行森林和植物群落分类。即单顶极学说。植被因子途径14环境因子途径A气候与林木生长:大尺度B地形与林木生长:简单地形或平原不能使用,对林木生的作用是间接的,精度相对较差。C土壤与林木生长:

7、在相对一致的气候条件下,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对植被稀少或缺乏植被地区十分有用。15A前苏联的乌克兰学派:把森林看作是林分(林木)和生境(大气、土壤和心土等)的统一体。强调生境的主导作用,认为环境因素中,光和热对森林特征起主要作用。在大区域内,森林的差异主要受土壤因素的制约,降水的影响是通过土壤来实现的。分类时,将土壤养分分为贫瘠、较贫瘠、较肥沃、肥沃4级,将土壤湿度分为非常干燥、干燥、潮润、湿润、潮湿及水湿等6级,组合类型。如肥沃土壤上的森林组(D组;林型—各种栎林、各种云杉林、各种山毛榉林)—潮湿栎林(D2)或称森林草原栎林。在我国有很大影响。

8、综合多因子途径16B德国的巴登—符腾堡立地分类系统:是一种综合多因子的分类法。特点(1)由地区级和局部级两个分类水平,在地区级分生长区和生长亚区,局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