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本建立及应用

错题本建立及应用

ID:20534312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错题本建立及应用_第1页
错题本建立及应用_第2页
错题本建立及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错题本建立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错题本建立与应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时间:2012-7-610:57:08作者:郭仕忠来源:梅堰中学查看:167评论:0(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课题的核心概念:⑴错题本⑵建立与应用2.核心概念界定:⑴所谓错题本是指中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做过的作业、习题、试卷中的错题整理成册,便于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得学习重点突出、学习更加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错题本”上不一定只是“错题”,它应该包括“错题”“容易出错题”“难点题”“典型题”等,应该是对知识的梳理,是重点尤其是难点、精点的集合,是

2、系统学习基础上的重点解析。⑶建立与应用①错题本的建立就是分门别类地把平时练习或模拟考试中做错的题进行整理、分析、归类,错题本上也可以记载一些考查知识全面、解法灵活多样的典型习题。建立错题本的过程就是有针对性查缺补漏的过程,也是将解题思路类型化的过程,是升华知识的过程。②错题本的应用是要求学生经常在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时,拿出错题本,浏览一下,对错题不妨再做一遍。这样持之以恒,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及概念点,可以极大地改善粗心的现象,从而可以迅速地提高学习成绩。(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随着新课程新理

3、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全面推广,对于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纵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烦恼:反复练习的习题,学生仍会犯错,而且栽倒在同一个错误上。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怨言:数学题目怎么这么多,这么难,我做来做去还是不会做。因此建立一个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系统的,可操作的“错题本”已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需求。北京天利考试信息网联合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考试研究中心根据学科特点,在2006年考纲要点的考点指导下,按照学科要求划分专题,对专题内典型、易错的试题进行归类、剖析,编写

4、了“点击典型、易错试题”,其中的“易错警示”部分从反映学科漏洞、考试技巧、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心态等方面剖析,以期考生能够“从山之石”之中获得“宝玉”。各地有很多考生,借助“错题本”的功能,获得了许多不同程度的进步。从以上等等实例可以看出这个课题很有实效性,本课题旨在通过再次充分地挖掘“错题本”的功能,探究有实效地实用方案,让每个学生多有这样一本有特色的“错题本”。希望通过“错题本”的建立,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习的能力。同时,将“错题本”的应用建立于师生两个层面,系统的、可操作的,这也是

5、本课题研究的一大创新。建立“错题本”对促进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其他学校也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1.研究的目标: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⑵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知识缺陷,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不足。⑶通过对错误的分析和整改,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轻负优质的目的。2.研究的内容:⑴错题本建立的研究①错题本的设计与要求:本子要求,书写要求,格式要求。②集错对象的确立:一般是单元、期中、期末等一些规范性练习、考试中的错题。③集错时间的确立:每周一次,通

6、常在双休日完成。⑵错题本应用的研究①教师层面对错题本的应用②学生层面对错题本的应用3.研究的重点:如何有选择地收集错题,如何建立规范实效的错题本以及师生如何有效地使用错题本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⒈研究的思路: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整体思考研究内容,分工落实研究任务,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由课题组成员及时把成功经验推广到学校其他学科,带动本校师生共同发展。⒉研究的过程:本课题自2011年10月开始启动,规划到2013年9月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阶段:2011年10月——20

7、11年1月,准备阶段。⑴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现状;⑵收集资料,学习理论;⑶撰写课题申请报告;⑷尝试研究。第二阶段:2012年2月——2012年12月,实施阶段。⑴对错题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并进行具体研究寻求最优的指导方法。⑵继续收集文献,充实理论基础。第三阶段:2013年1月——2013年9月,总结阶段。⑴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撰写实验结题报告或论文;⑵整理研究论文、错题本等资料。⒊研究的方法:采用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⑴可以在研究的前、中、后期对课题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研究分析及数据统计,以做出客观、科学的

8、判断。⑵定期对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资料的汇总,交流研究心得,以论文、回报、互动等多种方法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后期成果。⑶教师学生携手进行,教师引领,学生操作,教师在学生集错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阶段性操作和应用中改进。标签:的学习课题研究针对性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