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小儿无乳糖奶粉喂养指导的护理研究

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小儿无乳糖奶粉喂养指导的护理研究

ID:20536120

大小:6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3

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小儿无乳糖奶粉喂养指导的护理研究_第1页
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小儿无乳糖奶粉喂养指导的护理研究_第2页
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小儿无乳糖奶粉喂养指导的护理研究_第3页
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小儿无乳糖奶粉喂养指导的护理研究_第4页
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小儿无乳糖奶粉喂养指导的护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小儿无乳糖奶粉喂养指导的护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小儿无乳糖奶粉喂养指导的护理研宄【中图分类号】R723.l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200-02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临床80%左右的婴幼儿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人轮状病毒(HRV)是秋季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1〗。该病毒可破坏肠黏膜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使腹泻迁延〖2〗。多年来我们对腹泻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SecondaryLactoselntolerance,SLI)认识不足,对腹泻病患儿仍鼓励进含乳糖丰富的母乳及奶制品,导致腹泻加重或迁延K33。

2、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是婴幼儿腹泻时极为常见的现象,是造成腹泻持续的一个重要因素,明确腹泻时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生情况有助于腹泻的控制H43。因此,临床上对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患儿给予无乳糖奶粉喂养辅助治疗,对减轻腹泻症状,缩短病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宄无乳糖奶粉在腹泻病乳糖不耐受小儿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腹泻病1.1概念: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病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H53。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

3、障碍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卫生部倡导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种之一。1.2病因:腹泻病的病因多样,主要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非感染性腹泻包括饮食因素、气候因素、吸收不良综合症、结肠过敏、低(或)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先天性失氯性腹泻等,其中我们对非感染性腹泻的认识不足,凡有腹泻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这样易引起菌群失调,并且易引起细菌耐药,并加重患者负担〖3〗。在肠道感染时,尤其轮状病毒肠炎时,易合并乳糖不耐受。这是由于轮状病毒选择性侵袭小肠黏膜成熟的绒毛上皮细胞,而陷窝上皮细胞不受影响,小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受损及受

4、损后坏死脱落(造成乳糖酶活性降低或丢失),陷窝上皮细胞迅速增生覆盖小肠腔表面,但陷窝上皮细胞不能很快分化成熟,而无消化吸收功能而造成水样泻〖6〗,并因此产生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加重腹泻症状,腹泻时间延长。1.3分型:我国儿科学教科书根据腹泻症状的持续时间,将腹泻病分为急性、迁延性和慢性3型。急性腹泻病是指病程不超过2周者;迁延性腹泻病是指急性起病后,病程迁延至2周以上,但不超过2个月;慢性腹泻是指腹泻经久不愈,病程迁延至2个月以上K73。世界卫生组织(WTO)将腹泻持续14d或14d以上称为迁延性腹泻〖83。而有的国

5、外教科书将腹泻持续2周以上称为小儿慢性腹泻病(chronicdiarrheadisease,CDD)H93。1.4后果: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儿童腹泻病的发病率每年高达15亿次〖10〗。腹泻导致肠黏膜损伤,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肠腔渗透压升高,加剧腹泻程度,形成腹泻恶性循环K11〗。同时,腹泻也引发肠道菌群紊乱,导致有益菌,如双歧杆菌数量减少,机体免疫力下降H12〗,感染风险增加,加剧腹泻恶性循环。急性腹泻治疗不彻底或治疗不当时,常迁延不愈,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机体防御功能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尤其轮状

6、病毒肠炎时,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脱水,严重可出现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或有心脏并发症而导致死亡。部分患儿由于未及时治疗,从而迁延不愈。临床多见继发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症以称糖源性腹泻,是由于肠黏膜受损乳糖酶暂时性缺乏或活性减低,使乳糖的消化发生障碍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内形成高渗,致使大量水分被吸收到肠腔内。同时乳糖又经细菌发酵,分解为有机酸二氧化碳,患儿表现为吐乳、水样便或泡沫样便,便次频繁,大便PH值越低,治疗难度越大。2乳糖不耐受(lactoseintolerance,LI)2.1概念:LI指由于小肠黏膜乳

7、糖酶缺乏(lactasedeficiency、LD),导致乳糖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的以腹胀、腹泻、腹痛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133。2.2分型:根据发生原因,LI可分为: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和继发性乳糖酶缺乏Ul43o2.3LI的机制:乳糖在小肠内由乳糖酶-根皮甘水解酶将其分解为葡萄糖与半乳糖(单糖)后被吸收。如缺乏乳糖酶-根皮甘水解酶则未被分解的乳糖滞留于肠腔内,由于其渗透作用导致水、Na+及CI-向肠腔内转运,肠内液体增多促进肠蠕动引起水样便。未被消化的乳糖在回肠内被细菌分解,产生乳酸、乙

8、酸及氢气(H2),以上有机酸使肠内渗透压增高,加重腹泻。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SecondaryLactoselntolerance,SLI)引起腹泻的机理:乳糖的消化吸收在小肠上部,上皮细胞的刷状缘分泌乳糖酶,水解乳糖为单糖,通过细胞的主动转运而吸收,肠乳糖酶活性低或缺乏时,使未吸收的乳糖停留于肠腔内,由于其渗透作用,导致水和Na+、Cl-向肠腔内运转,直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