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doc

参考文献.doc

ID:20551702

大小:22.7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参考文献.doc_第1页
参考文献.doc_第2页
参考文献.doc_第3页
参考文献.doc_第4页
参考文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参考文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参考文献专著:[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王夫之.姜斋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60.[4]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5]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6]钟一鸣.中国古典诗歌十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7]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8]王红,谢谦.中国诗歌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

2、出版社,2004.[9]张晶.美学的延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0]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1]谭蘅君.意象运用技巧[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12]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学位论文:[1]闫超.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传达及翻译策略研究[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2010.[2]李翠萍.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3.[3]孙琼梅.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自然意象的解读[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9.[4]焦兰兰.中学古典诗词意象教

3、学探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5.[5]朱恒.诗词意象中“重月轻日”的现象的文化成因探析[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7.[6]孙超姣.论宋词中的植物意象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7.[7]苑萌萌.中学语文古典诗词中的秋意象及其教学实践探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5.[8]彭先荣.中学古典诗歌意象教学[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9]吕敏娇.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意象解读教学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5.[10]吴丽丽.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11]李慧

4、.试论中学语文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5.[12]李春媛.论高中古典诗歌意象接受的审美训练[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5.[13]袁丽.新课标下的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7.[14]韩丽萍.汉唐民歌中鸟意象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5.连续出版物:[1]顾祖钊.人类创造艺术至境的三种基本形态[J].文艺研究,1990,03.[2]王泽龙.中国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意象艺术概论[J].文学评论,2005,03.[3]任健.高中古诗词的意象教学[J].考试教研,2010,10.[4]佘晓萍

5、.中学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月意象的审美教育价值[J].安徽文学,2010,12.[5]陈伯海.为意象证明[J].江海学刊,2012,10.[6]朱国儒.宋词中“月意象”及其文化意义[J].作文教学研究,2006,05.[7]孟修详.中国文学中有关“月亮”的原型意象[J].文史哲,1991,05.[8]潘晓彦.思维方式与诗词鉴赏[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03.[9]冯佩兰.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03.[10]徐小珍,谢小兰.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意象解读方法初探[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03.参考文献

6、:[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朱永新.朱永新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5]叶圣陶.语文随笔[M].北京:中华书局,2007.[6]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卢家嵋.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8]金华荣.春风化雨[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1.[9]杨威,刘宇.明清家法族

7、规中的优秀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10]叔本华.叔本华论意识与品德[M].北京:商业出版社,2015.[11]贾兴来.中小学生品德教育漫谈[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12]洪儒.德育特色育人塑魂[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13]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4]周志武.以德育人:锻造学生优秀品格方略谈[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15]欧阳睿睿.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66种方法[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16]谢普.泽被万世的中国教育[M

8、].沈阳:辽海出版社,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