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总论4

精神病学总论4

ID:20553532

大小:132.50 KB

页数:78页

时间:2018-10-13

精神病学总论4_第1页
精神病学总论4_第2页
精神病学总论4_第3页
精神病学总论4_第4页
精神病学总论4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总论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神病学绪论崔明湖BuildingAwareness-ReducingRisk:MentalIllness&Suicide精神疾病的概念和精神病学的任务精神病学的发展历史一、中国《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癫狂,阳厥。张仲景,皇甫谧,孙思邈等。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药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二、西方(一)古代、希波克拉底的精神病的体液病理学说。(二)中世纪时代:神学和宗教阻碍精神病学的发展。(三)18世纪:工业革命把

2、精神病人当做人、社会成员看待,当做病人,成立了“疯人院”。 (四)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确立了精神病与脑的关系,精神失常是一种脑的疾病。三、现代精神病学的发展概况(一) 生物精神病学:揭露CNS的神经递质改变了某些神经精神功能紊乱的生物学基础。精神药物从50年代仅有的几种发展至今可分为几大类,共百多种药。   脑影像技术的发展为精神疾病的病因、神经生理、病理解剖的研究提供了精密的手段。(二) 社会精神病学: 对精神疾病的病因研究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把纯生物学的医学模式改变为当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另

3、外,精神病管理模式的变革更有利于精神病人的康复。(三) 我国的精神病学的发展概况:   解放前设精神病院的仅有广州、北京、苏州、上海、南京、成都、长沙、沈阳等。   解放后全国遍布精神病院。相关学科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心身疾病与心身医学脑与精神活动一、脑结构与精神活动二、脑神经化学与精神活动三、脑可塑性与精神经活动至目前为止,最常见的几种精神病的病因仍未十分明确,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下面几种因素常参与影响: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生物学因素一、遗传与环境因素(一) 家庭的调查:患者亲属中发现同类疾病的比正常人口中普查

4、所及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而且血缘愈近,发病率愈高。 (二) 双生子同病率的研究: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远高于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说明遗传因素的作用。(三) 寄养子的研究:有精神疾病所生的子女后不久寄养到他人的家庭,(前瞻性研究)若寄养出的子女与亲生父母的同病率高则与遗传有关,与寄养父母的同病率高则与环境有关。二、理化、生物性因素:感染、中毒、肿瘤、缺氧、代谢障碍及内分泌疾病、血管病……可直接或间接损害人脑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引起精神障碍。心理社会因素一、应激因素PTSD神经症二、人格特征(一) 神经类型:神经活动

5、的生理学特征    强均衡迟钝性(不灵活型)易患躁郁症;    弱均衡迟钝性易患神经症;    艺术型易患癔症,思维型易患精神分裂症。(二)个性:神经活动的心理学特征内向易患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外向易患躁郁展望生物精神经病学将有生大突破心理卫生知识将得到普及精神疾病的康复与精神卫生的服务重点将会有所转移。一、概述:精神障碍的症状学(一)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科学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

6、logy)。为了判定某一种精神活动是属于病态或属正常,一般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①横向比较。②纵向比较。③背景。在观察精神症状时观察:1、精神症状是否存在,2、出现频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每一精神症状均有其明确的定义,并具有以下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二)    精神症状可表现在病人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活动中,即表现在其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中,这些表现可通过广泛收集病史

7、,即从其亲属、同事、同学、朋友、邻居、领导等等反映的材料中,得以了解,是一个十分细微的调查了解工作。(三)    大多数精神病的诊断是建立在精神症状的基础之上,先明确病人有哪些精神症状,然后根据各个精神症状组合的特点,形成症状群(或综合征)的概念。然后根据各个精神征装组合的特点,形成症状群(或综合征)的概念。最后在引起这一综合征的许多精神疾病中进行比较和鉴别,建立精神疾病的诊断。(四)    目前大多数精神疾病尚无明确的生物学异常指标,诊断主要依靠精神症状群确立,因此熟悉每一个精神症状的定义和概念以及这些症

8、状常见于那些精神疾病时非常重要,是重点要求。二、常见的精神症状:(一)感觉障碍(disordersofsensation)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多见于神经症。2.感觉减退(hypoesthesia)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3.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是躯体内部产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