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文明批判-第1

轿车文明批判-第1

ID:20554541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轿车文明批判-第1_第1页
轿车文明批判-第1_第2页
轿车文明批判-第1_第3页
资源描述:

《轿车文明批判-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轿车文明批判

2、第1 百年回首路在何方轮,是人类无与伦比的伟大发明。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最古老的轮出土于中东地区的墓地,造于公元前3500年。自公元前2000年始,轮已经滚动在古代叙利亚、埃及和中国国王的战车之下了。尽管以后的纺轮、齿轮、涡轮为文明开创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天地,但对人类发生了最大影响的仍然是车轮的演进。1829年史蒂文森发明的火车使巨轮飞速地运转在铮铮铁轨之上。但是敬畏之余,人们仍在寻找一种兼有火车之快捷和马车之轻便,可以保持住个人的独立性与私密感的车辆。1885年德国人本茨用四冲程汽油机制成三轮汽车。然而本茨做梦也不会想到这种汽油机怪物在他死后一发不可止地繁衍起来。1953年世界

3、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大关。1969年世界汽车年产量再破3000万辆大关。今天,我们这个星球上拥有54亿人口和5亿辆汽车,其中1亿辆商用汽车,4亿辆私人轿车。轿车文明冲击着今天的世界。号称“汽车动物”的美国人已经拥有1.8亿辆汽车,而且每年仍以1100万辆汽车(其中700万辆轿车)的速度不停地生产着。以商场为战场的日本人国内汽车拥有量已达5000万辆。他们每年造出1300万辆汽车,轿车生产量在向1000万大关挺进,轿车年出口量达到600万辆以上。欧洲人也不甘落后,德国年产量500万,法国400万,西欧共1500万辆。自70年代以来,巴西、韩国、墨西哥、阿根廷、印度也加入到轿车生产的大潮

4、之中。韩国的年生产量已达200万,其中半数以上推入了国际市场。现今全世界每年降生9000万人口,与此同时每年将造出5000万辆汽车。伴随着每对新生儿的啼哭就必有一辆新的轿车问世。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轿车吗?轿车文明真的是人类交通的福音吗?是最佳选择吗?追求轿车的人们是为了赚利,为了虚荣,还是为了社会生活的便利?每个民族都能像山姆大叔那样实现“每人一辆车”的美梦吗?我们的地球能够承载无穷多的轿车吗?她的限度在哪里——7亿辆?8亿辆?10亿辆?20亿辆?她是否将要甚至已经对我们发出了她的嘲讽?在追寻轿车梦的大潮中,中国姗姗来迟。1901年,两辆汽车被送到了上海滩——轿车第一次闯入中国。10年后

5、中国的汽车数量将近300辆。又是5年过后,达到1000辆。1948年时中国拥有汽车7万辆,其中轿车2万。不过那统统是洋人造的,当时的中国只有维修和配件厂。1956年中国有了她第一个汽车制造厂,当年产出1600辆。1958年中国第一次造出了轿车。1960年汽车产量2.2万,1966年突破5万,1971年10万,1980年20万,1992年突破100万大关。今天的中国拥有500万辆汽车,其中轿车100万辆。中国人在拥抱轿车文明。购买私人轿车的数量正呈几何级数增长。“现代化”令中国人如醉如痴。我们2000年的目标是年生产能力200万辆,我们几乎一定可以达到和突破这一目标。但是更严峻的问题不是我们

6、能否进入轿车文明,而是我们应否进入轿车文明。即使我们只达到俄国人的水平(莫斯科每20人拥有一辆私人轿车),那都将是一项高达数万亿元的重大抉择。我们有那么多能源吗?有那么多道路吗?有那么多停车场地吗?——在作出这一抉择时须算算家底。这是我们交通问题上的唯一选择吗?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吗?——轿车文明已经走过了110年的历程,它正遭遇到日益纷繁的问题和空前猛烈的批判。在我们一头扎进轿车文明的尘流之前,务必再度回首,反省轿车文明——它的起因,它的功过,它的得失,它在今日世界的遭遇,它在明日中国的可行性,以及它前方的暗礁与陷阱。轿车文明,是耶非耶道路、汽油、停车场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同轿车一道构成了一个

7、系统。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引用杰克·伯纳姆的话:“当我们购买一辆汽车时,我们再不是购买汽车这个词的旧含义所表示的物品,我们是在购买一个三至五年的租借权来参加州政府认可的私人运输系统,公路系统,交通安全系统,工业零件更换系统,昂贵的保险系统……”什么是系统?系统不等于其内部各部分的简单的相加,系统的功能、效益也不等于其系统内每个个体的单纯的功能与效益的总和,如果一个城市中只有几十辆、几百辆轿车,每辆车都不会遭遇到堵车的厄运,车可以开得飞快,构不成污染,不会导致燃料紧缺,还会为城市增加几许漂亮的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