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师生沟通

有效师生沟通

ID:20556683

大小:131.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13

上传者:U-4550
有效师生沟通_第1页
有效师生沟通_第2页
有效师生沟通_第3页
有效师生沟通_第4页
有效师生沟通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效师生沟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有效的师生沟通一、师生关系与教育效能引例:上海市对“师生关系的现状”作了一次专项调查,其结果大出人们意外,也令人深思。被调查的教师中,有48.99%的教师说自己“很爱学生”9.43%的教师说自己“尚爱或偏爱”学生,这两次结果加起来,有近60%的教师“爱”学生,至少在教师自我感觉上是如此。然而对教师的爱,学生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调查结果显示,感受到这种“爱”的学生只5.61%,而“不注意”“不知道”的占46.51%。这就是说,对教师付出的“爱”学生领情的不到1/10,换句话说,10位教师付出的“爱”对9位学生是无效的,甚至产生了与主观愿望不符或相反的效果。(一)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2.良好的师生关系源自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沟通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满足教育要求、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如何沟通,沟通品质如何?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和避免错误?3.在人际关系的规则中,有一条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沟通技巧。4.大脑两个活动区域理论的启示情感大脑与理智大脑人脑先有情绪中枢,再慢慢发展出思维中枢。情绪具有干扰思维的强大功能,这就是思维往往难以抗衡情感的原因。这项研究揭示出,学生首先需要对教育活动产生热情,才会有对教育活动的投入;只有对教师产生尊敬、好感等正面的情绪,才能接受教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教师首先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技巧唤起学生的情感,再进行逻辑层面的教学,才会产生相应的思维热情。而师生之间所有的正面情感都是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产生的。5.师生沟通是一种教育能力沟通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上,沟通是一种能力,要掌握原理,更要掌握方法和技巧,要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提高教育的整体效能。(二)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坦白或明朗——彼此诚实不欺诈。关心——彼此都知道自己受对方所重视。独立性——一方不依赖另一方。个体性——一方允许另一方发展其独特的个性与创造力。彼此适应对方的需要——一方需求的满足不以另一方需求的牺牲为代价。二、有效师生沟通的基本前提(一)对师生沟通含义的理解教育活动中有70%的错误是由于教师不善于沟通造成的。1.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与学生沟通2.教师发出信息的方式,影响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和理解3.教师开始传递信息的方式,往往决定了与学生沟通的结果 4.沟通应该是师生双向的成功的沟通有两个关键的因素:教师传递给学生有说服力的信息,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5.教师要从学生的反馈和回应中判断沟通是否成功二、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前提真诚------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接纳与尊重学生一)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前提1.什么是同理心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上数学课讲话)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同理心不等于了解了解是我们对事物主观的认识,是以个人的、主观的参照标准看事物;而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同理心不等于认同和赞同对方的行为和看法认同和赞同中包括沟通双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价值观等方面有一致性,都带入了自己主观的参照评价系统。同理心是对对方有一种亲密的了解,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由此产生共鸣同感。·同理心不等于同情在同情的心理活动中,交往的双方有高低、尊卑地位的差别;在同理心的心理活动中,沟通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无高低之分。·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沟通双方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对方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学生早恋,全面了解并表达同理心,然后再去引导2.同理心的传递同理心的传递既要准确,又要有层次,请看下面几位老师对一位中考失败同学感受的同理心的传递:一个学生在初中升高中的会考失败后,哭着对老师说:“老师,我实在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有5位老师分别对他进行回应:老师1:你怎么这么难受呢?老师2:你一向成绩很好,但想不到会考失败了。 老师3:因为会考不理想,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老师4:因为会考不理想,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也不清楚前面的路该如何走,心中很混乱。老师5:你一向成绩很好,从来没有想过会考会这样不理想,所以对此特别感到失望与难过,也有点郁闷:似乎非重读不可,但自己实在有点不甘心,所以内心很矛盾。表达同理心时的基本立场:·对学生能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深的信任感;·能由衷地、开放地接纳对方的情感;·能意识到情感是能够转移、化解、消融的;·能由衷地帮助对方但不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能接纳对方的情绪但不沉溺(或陷入)情感的旋涡;·能帮助对方从表面进入到深层、帮助对方看到自身的盲点;加强“同理心”敏感度的训练:·从对方的语言和非言语表达中来寻找;·从对方说话的用词中去体会;真讨厌·加强和丰富自己的词汇,加强对各种感受的分辨和体会;·从对方的语音和语调的变化中去体会对方的情绪和心态;·透过对方的肢体语言来了解对方的情感;·不断强化自己的逻辑判断能力。同理心训练1.学生:我到学校来只是为了读书,并没有其他目的。我成绩不好你们可以惩罚我,但为什么一定要强迫我参加课外活动呢?真没道理!师1: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不要读死书,你的说话太过分了。师2:我知道你对学校的规定很不满,认为太不合理而感到气愤。师3:你很不满学校规定你们一定要参加课外活动,觉得这种做法很不合理。师4:你认为自己读书成绩好就够了,不必参加任何课外活动。师5:学校的每一项决定都经过充分的考虑,你怎么可以如此偏激呢?师6:你看,就是因为你只管读书,完全没有课余的活动,所以你的身体才这样瘦弱(肥胖)。同理心训练:2.学生:老师,我很烦!我的父母只关心我的考试成绩,一点也不关心我这个人。我做他们的儿子,好像只是为了给他们脸上贴金,而不能有半点其他的差错。你的回应是(如何来表达你对他的尊重与同理)——你认为以下哪种教师的回应较好——师1:你不喜欢你的父母。师2:你希望父母多关心一些你其他的事情。师3:你不喜欢你的父母给你的学习太大的压力,认为他们并没有在真正关心你,只是在为他们的面子考虑。师4:你的自我期望和你的父母对你的期望不一致,导致你很矛盾。师5:你希望你的父母与你像朋友一样来相处。师6:你父母的话是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嘛!(二)真诚——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真诚是真实、可靠、诚实的同义词。对学生真诚是一种教育的力量。 学生对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有选择地接受的,这种对教育影响选择接受的程度,决定于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和接纳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度就有多高。学生对老师的言行是否一致非常重视,学生在与表里一致、言行一致的老师沟通,本身就是在学习如何进行健康的情绪管理;让自己在这样的一个榜样那里,学习做一个表里一致、言行一致的人,学习对人真诚、信赖的品质。努力提高自己表达真诚的能力:*自我接纳与自信;*在恰当的地点和时间、用恰当的方式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无暇的人;*既有“教师意识”又有“朋友意识”;*能向学生表达真诚的自我体验;(三)接纳与尊重学生接纳、尊重学生与教师的人性观接纳与尊重是教师对学生的沟通态度,也体现教师在哲学上的一种人性观。从本质上讲,这种人性观倾向于“性善论”,即相信每个学生有无限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朝美好的方面发展,相信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沟通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不论这种沟通效应的发生会需要多长的时间。尊重与接纳学生的内涵•对学生的尊重和接纳并不等于赞同学生的不良行为。•对学生的尊重和接纳并不等于教师不能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模式。•尊重和接纳学生意味着让学生在表达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不轻易下判断,不对学生随便地做出“好”或“坏”的判断,只是先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无我地聆听,给予学生充分的宽容去表达和自我觉察。•教师对学生不轻易下判断,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去表达自我的同时,在内心深处始终对学生未来的良性成长持积极的态度。三、人际交往效应与师生沟通师生沟通是一种人际交往,需要遵循一般人际交往的普遍规律。一般说来,教师首先掌握的是与人打交道的一般规律,然后才是掌握师生沟通的特殊规律。这就是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学会“做老师”的道理。所以,教师首先要认识一些人际交往的规律以及它们在师生沟通中的应用方法。(一)开好头,营造“首因效应”社会心理学家通过许多实验证明:在人际交往中,对某人的最初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对该人以后一系列心理及行为特征的解释。教育心理学也据此认为: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经常调换所教的班级和学生,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相比,一生中“第一次亮相”的机会很多,所以更懂得“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一般说来,教师要做好自己“第一印象”的管理,可以从做好“五个一”着手:亮好第一次相,讲好第一次课,批好第一次作业,开好第一次班会,处理好第一件班级事件。(二)善反思,关注“动机效应” 心理学认为,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是由需要产生动机,再由动机激发行为的过程。在人际交往中,交往刚开始时人们首先是揣摩、考虑对方的交往动机,尤其是考虑这种交往动机主要是利己还是利他,然后才会决定自己作出怎样的反应。根据这个原理,教师在师生沟通中应该重视两方面的问题:1、认真反省自己的沟通动机教师每一次与学生沟通以前,先要扪心自问一下:我的情绪是否稳定?我是否真的为了学生变好?我对学生是否做到了百分之百的真诚?我是否借口为学生着想却夹杂着自己的私心?等等。如:因为有几个学生作业不好,×老师在教室里大发雷霆。等老师转身刚走,同学们就嘻嘻哈哈相互探询:今天老师又受什么刺激啦?原来这位教师很情绪化,经常自己有一点小事就拿学生开火。所以教师千万不要低估学生对自己行为动机的判断力。因为老师是否完全只为学生着想是学生内心最在乎、也最敏感的问题。而且,从上学读书开始,在与各种教师的不断交往中,他们也早已逐渐形成了对教师行为动机的评判能力。2.直接表达你的良好动机教师一般都抱有良好的沟通动机,但常常被学生误解。主要原因是教师不善于把他们的真实动机清晰并直接地表达出来。请看下面两个例子:学生为了联欢会场地布置险些从桌上摔下来,教师随之命令:“你给我下来!你太不小心了。”组织学生去春游,学生未听老师要求的小组行动,独自二人行动去了,不小心迷了路,教师找到学生后发怒了:“以后绝对不准离开队伍!你不懂得遵守规定吗?”3.提升引导对方的沟通动机有人曾经问:“我的沟通动机良好,可是对方的动机不良,那怎么办呢?”记得有哲人说过:人的本性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所以,面对上述状况,沟通的上策是激发、引导对方的天使本性。如果沟通方式不当,就可能引发人的不良本性,以致造成恶性的后果。(三)营造温馨的“自己人效应”当学生了解了教师的良苦用心后,教师还需与学生进一步拉近心理距离。这时,更多地寻找和学生的共同点,让他们视你为‘咱己人”,使双方的感情不断融洽,沟通就能深入下去。这就是人际沟通中的“自己人效应”。一位高中新班主任的就职演说就充分运用了这种效应:同学们,你们都很年轻,但我也比你们大不了几岁。看到你们,使我马上想起了自己的中学时代,那时我就在离你们学校不远的某某中学上学,每天都要路过你们学校,所以我对你们学校本来就挺了解的。我做学生时,也有毫无节制地看武侠小说、经常和老师顶嘴等缺点。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教诲,我总是觉得他们太学味,但现在想想有点后悔,因为知道他们真正是为了我好。有空时我想给大家讲讲我做学生时的一些经历,也许对你们的成长会有点启发。我跟你们一样,有很多共同爱好。我喜欢唱歌、打球、上网,有时还会看看漫画书。上大学时,我是学校合唱团和系篮球队的队员。我最喜欢的歌星是林志颖,也觉得现在流行的街舞挺好看,更喜欢看NBA的球赛。只要你们先把功课学好,我会在课余时间和你们一起搞各种活动。今后,在我和你们相处的日子里,我不但会在学习上帮助你们,还会和大家同忧共患。如果你们心里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尽管和我来谈。因为我相信,我不仅会成为你们合格的班主任,还一定会成为大家最好的朋友!从这位班主任的就职演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形成良好的“自己人效应”的几个重要因素。1、寻找共同的“认同点”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位老师在短短的几句话里,涉及了文艺、体育等多方面年轻人喜欢的热点。同时,通过对自己的经历、特长、爱好以及籍贯、年龄、毕业学校等的介绍,使学生感到老师在许多方面跟自己有共同性,心理距离已经不知不觉地拉近了。2、适当“暴露”自己的缺点社会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在人际交往中,最受欢迎的并不是那些看上去能力很强,又表现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的人;而是那些能力强,但偶尔又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的人。这位老师在注意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提到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些小缺点,使学生感到这个老师确实很真诚,值得自己信赖。3、主动表达“交心”愿望这位老师最后对学生的一番表白热情洋溢,发自肺腑,使得年轻的学子们不可能不被感动。许多人的沟通立场是:你怎样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你。无疑,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而且较为被动的沟通立场。从事着“教书育人”崇高职业的教师,应该信奉的是更主动、更高层次的沟通立场:我想让你怎样对待我,我就先怎样对待你。营造“自己人效应”来源于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而决不是无原则的阿谀迎合或矫揉造作。(四)关键的“影响力此消彼长”效应沟通一般都有明确的目的,因而就产生了究竟是谁影响谁这个最关键的问题。在师生沟通中,教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希望对学生产生影响。但如果不能达到目的,反过来的情形就难说了。一个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学禅的故事老和尚是想让小和尚通过自身的体验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不能影响你的对手,就一定会被对手所影响!对师生沟通来说,这确实是一条最为重要的金科玉律。因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发挥自己的影响力,那么沟通的目的就无从实现。反之,你还很有可能被学生所左右,陷入尴尬、甚至“悲惨”的境地增强教师的影响力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肯定很重要:1、权威效应教师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学历背景等如果都令学生佩服,他对学生的影响力就大。2、品德效应教师的个人品质、为人处事方式等都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他对学生的影响力就大。3、性格效应教师的性格坚毅、果断、公正、热情,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力就大。当然、教师的影响力还与他们的语言艺术、形象体态等其他因素有关。现在已经有人提出要开设教师影响力训练、教师魅力塑造等课程来专门训练教师,使教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四、师生沟通中的障碍和错误(一)教师常见的心理障碍1、唠叨加拿大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等曾在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中指出:许多教师都患有一种可以称为“唠叨”的心理疾病,而且越是资深的教师越感觉不到这种病症。“唠叨”病的主要症状是话特别多、啰哩啰唆,并经常不分场合、事无巨细地指责学生,还认为自己一直是在“诲人不倦”。 “唠叨”病的根源在于教师本身对师生关系的错误定位。由于传统文化赋予了教师与学生的不平等地位,伴随着教学生涯的增长,教师一般会越来越习惯于维持自己的权威地位。“唠叨”病的主要危害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厌烦感,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唠叨”病的症状出现,教师首先必须反省自己的师生观是否正确。其次应该经常考虑自己讲话的时间、地点、对象和场合是否适当,检查自己讲话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效率比”。否则,还真可能患上令人讨厌的“唠叨”病,并且逐渐演变成久治不愈的“慢性病”。2、强迫僻强迫僻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将自己喜爱的观念或事物强加于人。另一种是将自己不喜欢的观念或事物强加于人。教师的强迫僻一般属于前一种。一些教师常常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最好的意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学生。把学生视为灌输自己一切价值观的最好对象。一位教师从小就学习弹钢琴,非常醉心于古典音乐。所以,他希望他的学生们也能跟自己一样。可是,现在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于是,这位老师就经常对学生说古典音乐如何优美,流行音乐如何庸俗。如果在学生的书包里发现了流行音乐的磁带、CD等,他还会奚落或训斥学生一番。甚至在家长会上,他还要求家长们在家里尽量禁止学生听流行音乐。这位教师的做法使学生非常反感,有一次他的一番话还差点引起绝大多数学生的“公愤”:他在大大赞扬了世界三大男高音后,还顺带讥讽了几个流行歌手。而这几个歌手恰恰是这些少男少女心中的偶像!跟有强迫僻的教师交往和沟通,学生不但不会有愉悦感,而且还会有剥夺了自由和自主权的感觉。所以,学生碰到这样的老师,只会产生“快点躲着走”的念头。造成强迫僻的主要原因是以己度人,甚至还有些自恋和自大的性格。所以,教师应该经常对自己的自我意识作一些反省。强迫僻的克服,主要是要真正懂得了解与尊重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教师经常进行“换位式”思考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当然,不断接受各种新思想、新理念,不断完善和塑造自己的良好性格才是克服这种心理障碍的根本途径。3、角色固着角色是一个社会学的名词。它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的舆论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所表现出的思维倾向、行为方式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许多不断变化的角色。如一位女教师就可能要扮演教师、妻子、女儿、媳妇、领导、职工、乘客等多种不同的角色。如果一个人不顾环境、场合等因素固守一种角色,就是角色固着。角色固着会给人际沟通造成较为严重的障碍。对于师生沟通来说,情况也是如此。一些研究指出,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人罗列了教师的12种不同角色:1)社会的表征2)行为的示范者3)知识的来源和学习助手4)学生行为的裁判和调解员5)团体领袖6)自信的支持者7)代理家长 8)不良行为的侦探9)保姆10)泄愤的目标或替罪羊11)亦师亦友12)偶像当教师扮演的角色十分适宜时,师生沟通就会比较顺利。如果教师固着于某种角色不善转换,师生沟通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要克服角色固着的心理障碍,就要学会调节角色行为,即根据身份、场景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举止。教师要克服角色固着的心理障碍,关键是要在司空见惯的场景中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经常告诫自己要“审时度势”,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成功的沟通好手。(二)师生沟通中的语言错误有效的沟通是不断跨越障碍的过程。师生沟通的障碍来自哪里?来自于沟通的一方或双方的错误的沟通立场,而这种错误的沟通立场又通过错误的沟通语言表现出来。许多研究发现,教师的一些驾轻就熟、脱口而出的语言,成了“杀手”式的语言信息,阻碍了师生沟通的效果,导致了师生之间的误会和冲突;所队提高师生沟通的效果,首先应从分析教师错误的沟通语言着手。1.发号施令型发号施令型语言总是告诉学生:作为一个学生,他(她)“应该”怎么做、“必须”怎么做、“最好”怎么做、“可以”怎么做。发号施令型的教师认为,通过这样的语言可以向学生传递解决问题的办法,期望学生最好能无条件地接受。它也是许多教师最喜欢使用的一种语言。发号施令型语言可以分为四种,根据教师使用的频率排列为:(1)命令(2)威胁(3)强加于人——隐藏的命令(你的问题是粗心)(4)过度忠告——老师不信赖他们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后果往往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削弱他们独立判断的能力和创造力。发号施令型语言是教师平时使用得最多的一种语言。许多教师认为它是见效最快的语言。它的优点是教师可以快速解决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它的缺点是使用过度就会失效。因为:①容易造成学生反感。这种语言的后面常常隐藏着这样的意思:“你太笨了”,“你太差劲了”,“你要听我的”,“我是权威”等等。——越教育越不听话②容易使学生顺从,却不容易产生积极的行为。③它所表达的信息仅涉及学生而不涉及教师本身。由于学生不知道他的行为对教师有什么影响,只知道老师要求他对某些行为进行改变。在这种单方面的沟通渠道中,学生也会单方面地对教师作不正确的推测。2.傲慢无礼型傲慢无礼型语言可以分为三种:(1)训诫例如:你都是个中专生了,课堂上不准随便讲话不知道吗?你不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对的!否则你干脆到小学里去回回炉吧!这种语言表达了一种预先设定好的立场,使学生感受到与老师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感受到老师在运用老师的权威,导致学生容易对老师产生防卫心理。当教师运用这种语言模式的时候,常会使用这些短语: “你应该……“如果你听从我的劝告,你就会……”,“你必须……”等。(2)标记例如:我发现班上一有麻烦,总有你的份!我早就知道你不行!因为你太懒惰。你就喜欢做这种下三滥的事!我看你永远改不好了!这种语言一下就把学生打入了“另类”,最容易令学生产生自卑感或“破罐子破摔”式的消极心态。面对教师这样的标记语言,学生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损害。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他们以后就会在老师面前尽量掩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愿将内心世界向老师打开。一些调查表明:学校中最得不到学生尊重的老师是经常给学生打标记的老师。所以,教师对此必须特别注意。(3)揭露例如:你这样对抗老师无非是为了出风头!你心里想什么我还不知道,在我面前你别想玩什么花招!说几句认错的话就想蒙混过关?其实是害怕我给你爸爸打电话吧?可我今天偏要给你爸爸打电话!其实,教师让学生知道“我知道为什么”、“我能看穿你”并不是件好事。因为如果教师分析正确,学生会由于被揭穿而感到窘迫或气恼。而如果教师分析不正确,学生也会由于受到诬赖而感到愤怒。他们常常认为老师是在自作聪明,自以为能像上帝一样居高临下地洞察所有学生的内心,感觉莫名其妙地好。傲慢无礼型语言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明显贬损学生的意味。它们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贬低学生的人格3.讽刺挖苦型讽刺挖苦型语言可以分为两种:(1)暗示例如:你讲话的水平真高啊,也许以后会有人请你当我们学校的校长。临近考试你还在玩,真是胸有成竹啊,看来这一次能全过了。《西游记》刚刚演完,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看来你好成歌星了,没有人找你签名啊?效果:听不懂——对牛弹琴部分听懂——拐弯抹角而有失坦诚听懂了——只会对教师的说话动机和人品作出鄙夷性的评价。(2)中伤例如:你的字写得太好了,龙飞凤舞啊。我的水平太差,实在看不懂!看来要请你家长来教我看。你以为你是爱因斯坦吗?不要自以为懂得很多了!怎么这么热闹,看来全班同学都缺钙啊!你今天什么忘带了?不知道是吧?我告诉你:你忘带脊梁骨了!这类话语一出口,就流露出对学生的明显鄙视,还带有一些人格侮辱的成分在内。对这类中伤性的语言,学生会非常反感。他们即使当面不敢说,心里却会反击:“ 你有什么资格来消遣我。看你说话的样子,哪像个老师!”教师在使用讽刺挖苦型语言的时候,是希望学生听懂这些话中的弦外之音。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较为温和、较为“高雅”的表达方式。讽刺挖苦型语言对学生的伤害也非常大。因为这类语言的深处隐藏着的是对学生的厌恶和轻视。4.隔靴搔痒型隔靴搔痒型语言主要有两种:(1)空口“安慰”例如:不要难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明天你就会好起来。不要着急,你还年轻,人生之路长着呢。回去休息休息,一切都会好起来。在这些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没有意义的安慰中,隐含着一丝“哀其不幸”式的怜悯感。(2)泛泛之辞例如:总的看来,你是一个好孩子。我也不知道对你说什么好,你自己好自为之吧。你需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这种泛泛而论的评价过于简单,对于学生的成长根本无益。而学生也会怀疑教师是否真正关心自己。当教师安慰一个痛苦中的学生、或学生急切地要求教师对自己有所帮助时,隔靴搔痒式的语言会让学生非常失望。进而他们就会对教师产生无能、自私、冷漠等不良印象。如果学生经常听到老师说此类话,还会怀疑老师是否一直在敷衍自己,对自己毫无爱心。长此以往,师生关系就不会融洽,隔阂日益加深。(三)师生沟通中的模式错误1.“你向信息”模式“你为什么不专心读书?你这样做对得起我们吗?你以为你不作声就可以向我们交代吗?真是烂泥糊不上墙!”“你向信息”往往基于个人的主观意识过强,忽略别人的感受,不留余地说出对别人的评价,结果造成对方的不悦。这种表达方式容易变成责备、命令的口吻,使对方抗拒、畏缩。下面是一组“你向信息”的沟通语言:(1)沟通的本意是“提醒”,“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是“批评”:“你怎么这么懒?还不快去做作业?”(2)沟通的本意是“指导”,“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是“命令”:“你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做功课!”(3)沟通的本意是“想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是“恐吓”:“如果你不准时交作业,就叫你的家长来见我!”(4)沟通的本意是“鼓励学生”,“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是“怀疑”:“我不相信你会做得好。”(5)沟通的本意是“想帮助显示省”,“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是“质问”:“你究竟有没有照我的话去做!”(6)沟通的本意是“交流”,“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是“奚落”:“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2.“我向信息”模式 如果教师所说的话是有关他对学生行为的感觉,以及这个行为对他的实质影响,这样的信息叫“我向信息”。例如.“我”得收拾起这一大堆到处乱丢的东西,这样我真不想工作。“我”受不了这种噪音。“我”不喜欢你们这么吵我!这种信息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发送“我向信息”,是为了对自己的内心情况负责,并承担“向学生敞开心胸作自我评价”的责任;第二,“我向信息”是把学生行为的责任留给学生自己去承担。这种信息避免了“你向信息”中的否定冲击力,让学生自知体谅并帮助教师,而不是使学生怨愤或迷惑。“我向信息”比“你向信息”更能够有效地面对学生,其沟通效应表现为:能够促使学生由衷愿意改变行为,包含最小限度对学生的否定评价,并且不损害师生关系。”我向信息”使学生把老师当做一个真实的常人来看——一个“会”感到失望、难过、愤怒、恐惧、有着缺点和弱点的“真实”的常人,一个和学生相似的常人。“我向信息”增进亲密感,它显示教师是一个开朗、诚恳、真实的人——是学生可以建立亲切关系的人。如何向学生表达“我向信息”?它包括以下三个沟通内容的表达。第一,能够使学生听出给教师造成的问题是什么。如果学生用不着去猜测而直接知道教师为什么会“面对”他,则这种信息比较有效。教师对学生的不可接受的行为,用非责备、非判断的口吻来叙述,这样的语言表达应该以“我……”这样的语言开头,例如“当我发现地上满是碎纸片时·…‘当我看到课桌椅被同学乱推时………‘当我带的班级被同年级的平行班认为是一个没有好纪律的班级时…·”。这样的语言叙述,是在告诉学生教师对学生所造成的这些行为有什么感受,它只是单纯在向学生描述一个教师感受的事实,而不加评估和价值判断。第二,要表达该特殊行为给教师的真实或具体的影响。例如,“当你不把门锁上的时候(非判断的叙述),我的东西常失窃(实质的影响)…·”“当你们把纸屑乱丢的时候(非判断的叙述),我不得不花很多时间来整理(实质的影响)……”教师之所以要表述这些实质或具体的影响,是为了帮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或将来的行为可能会给教师制造问题,他便愿意改变行为。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被看成是一个“坏学生”,也都乐意让老师喜欢。然而学生往往不知道他们的行为是如何地影响了别人。他们一心只图满足自己的需要,根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影响别人,给别人制造问题。一旦教师把学生行为的后果告诉学生,学生的通常反应是:“哦,我很抱歉,我没有想到……”诸如此类的反应。第三,叙述出教师因受这些实质的影响而导致的内心感受。例如,“当你把脚搁在过道上的时候(行为的叙述),我往往被绊倒(实质的影响),我真担心自己跌倒而受伤(感受)。”在这句话中,教师说出了这种行为的后果(被绊倒)。而这种后果(对教师的实质影响)引起了“担心”的感受。这种表述传达的是教师担心受伤的原因,不是学生的“脚”,而是“自己跌倒”。总之,“我向信息”的表达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在开诚布公的申述。任何合理的“我向信息”都比责难的“你向信息”或较弱的“迂回式信息”来得可取。“我向信息”和积极聆听交替的使用“我向信息”可以让学生在与教师沟通时减少防卫心理,但是,教师在使用这种表达方式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反应,注意把“我向信息”和积极聆听交替使用,帮助学生在不断产生被接纳和被了解的前提下去处理自己的问题。 师:周洪,你的迟到为我制造了问题。每当你迟到,我不管在做什么都得停下来,这使我分心,而你也耽误了课,我很伤脑筋。生:对不起!老师!最近学生会有好多事情要做,有时候就赶不上。师:你是说学生会大课间有挺多工作?(积极聆听)生:是的老师。最近要举行才艺比赛而且还要及时把课间检查结果统计出来。师:看来工作确实不少,你们也挺辛苦的,能不能有什么方法解决一下?我不想分心,也不想让你耽误课程学习。生:谢谢老师!这样吧,中午我找学生科老师商量一下解决办法好吗?师:好的。五、师生沟通的体态语艺术人说话当然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情绪,可是当人沉默不语的时候呢?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带有一定情感色彩、能够传递一定信息、表示一定态度的、在人的交际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非有声语言表现。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国外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一个交际效果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有声语言+38%音调+55%的面部表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生沟通中的非言语交流也许比言语交流更为重要。对于教师来说,体态语具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正确识别学生的体态语来洞察学生的心灵。第二,有效地运用各种体态语来传情答意。身教重于言教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读懂学生的体态语1、识破言不由衷的谎言教师要识别学生是否在说谎,最根本的在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首先,说谎学生的姿态是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摸摸嘴唇、摸摸鼻子、抠抠眼皮等手脸组合动作,同时眼睛不敢直视对方。其次,说谎的学生常常会由于紧张而出现说话结巴、口干舌燥、脸红、心跳加速、不寻常的冒汗等生理变化。另外,说谎的学生也可能附带有抱胸、握拳、不愿与你正面相对等防卫性姿态,他们正想避免自己被套出话来。而且,表情尽量保持镇定。他们喜欢坐在桌椅等隐蔽物后面以寻求安全感、隐蔽感。如果在仔细识别学生体态语的同时配合其他手段,效果会更理想。①以口语技巧相配合第一种办法——让对方有安全感。可以对对方说:“你把实话说出来。不要紧,事情不会很严重的。”另一种办法——让对方在得意忘形时露出马脚。说话时故意把自己装成很容易上当的样子,使对方对你没有戒心而自然地把心里的话说出来。第三种办法——“攻其不备”法。如在一段轻松的谈话中突然插入一句关键的问话;或隔一段时间后向对方问一个同样的问题,看看几次回答有无出入等。②以营造环境相配合教师若非常想获悉真情,识破学生的谎言,可以邀学生到操场、校园等地方谈话,不给学生有任何建立心理防线的机会,再逐渐套出学生的“身体真心话”来加以即时的分析综合,最后确定与学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2、觉察心怀抵触的信号由于学生对教师心怀抵触的强度不同,因而此类体态语亦有程度的不同。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及早发现这类信号,从而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沟通策略。3、判断认真思考的程度教师发出的信息能否引起学生的认真思考,是师生沟通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判断学生是否在真正思考十分重要。手撑着脸颊是一种表现出沉思、兴趣和注意力的典型姿态。如果学生在和你谈话时用一只手或双手撑着头部、身体向前倾靠,有时还稍稍眨眨眼睛,这说明他对你所说的内容很感兴趣,并且双方的想法正在趋向一致。但有时学生会把一只手放在脸上,手掌把住下颚,然后食指伸到面颊上,其他手指都放在嘴边,身体略向后移离对方远一点,这说明他可能对你的说法持某种批判性的评估态度,或者是有某种想法正与你相反。头部倾斜、洗耳恭听一阵子后,用手抓抚下巴,通常是用大拇指和食指,这种姿态在全世界都认为是表达“很好,让我考虑考虑”的意思。年龄较大的学生在做决定时很多人也会采用这种姿态。伴随这种姿态的脸部表情往往是吊眼斜看,好像是要从远处看出问题的关键在哪里。4、捕捉接受合作的信息“沟必求通”,师生沟通的目的和理想状况应该是双方从互相理解到达成共识、形成默契,当然接下去的合作是以贯彻教师一方的意图为主。坐姿、远近一些调查表明,如果一次会议上有10个人坐在椅子上,都翘着腿,其中有5个人手摸着面颊,这些手挨着面顿的人往往比较愿意与会议的组织者合作。有人还观察到,在坐着交谈时如果你的说服材料已利用殆尽,而对方仍然没有任何明确的口头表示的时候,你可看看对方是否有以下小动作:第一,手腕很放松,没有握拳。第二,手掌张开,放在桌上。第三,拿开桌上的障碍物。第四,用手托着下巴。以上列举了师生沟通时学生一些典型的体态语表现,教师在透视学生的体态语时还必须注意:①不能只观察学生一些个别的体态语,而必须要注意他们的口头语言与体态语是否一致,以及个别作态语与整个体态语是否一致。③体态语所表达的意义可因地、因人、因时、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还有一些纯粹是个人的习惯,所以必须仔细区分清楚。③由于师生关系中双方角色的固定性,学生的体态语中一些高强度的消极动作一般不敢明显地表露出来,而会更多地倾向于掩饰、伪装自己。因此,教师的心应该比一般人更细,观察力应比一般人更敏锐,敏感度应比一般人更高。(二)教师的体态语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研究者对体态语言表达系统进行研究。体态语言表达系统大致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言语者身体的动作及态势(包括面部、上肢、躯干、下肢);第二部分是副体态语表达系统。副体态语表达系统是指言语者穿着服饰、发型打扮等等能给人一定感觉信息的附加物;第三是言语者的空间语言表达系统。所谓空间语言表达系统,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所主动选择,或被动选择的空间位置。 1.体态语的特点  体态语的突出特点是它的辅助性和习惯性。(1)辅助性虽然体态语是辅助的,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同一堂课、同样的内容,有的教师讲课学生喜欢,有的教师讲课学生睡觉,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体态语言艺术运用上。(2)习惯性  人的体态语言的习惯性很容易理解,因为你不用准备体态语言(当然服饰除外)。比如,有的教师在与学生讲话时喜欢用手指指点学生,引起学生的反感,对于沟通师生感情非常不利,这位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正了这个毛病。(3)真实性  社会是复杂的,而语言是复杂社会的反映,在长期的社会利益争斗中造成了语言的欺骗性和隐蔽性。而体态语言较之口头语具有更大的真实性。这一特点是由于体态语言的习惯性决定。人的体态语言是人的内心意识与潜意识的一种反映,人的内心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常常会在体态上有所反映。无论随着年龄的增加使体态语言变得如何隐蔽,想百分之百地掩盖内心的真实情感是非常困难的。国外有一种"MMEs"的说法,意思是"细小短暂表情"。(4)差异性  从社会学角度讲,体态语言的差异性是由于不同国家民族的发展背景造成的。例如,美国人有耸肩表达遗憾;中国人以拍肩表示友好等等体态习惯。从个体角度看,人与人的体态语言是由于不同的生活背景造成的。注视学生的艺术:在师生沟通中,师生之间面对面的谈话最为重要和常见。教师对学生的注视一般分为以下几种:①严肃注视。要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时,严肃注视可能让学生心灵震撼,吐露真情。从犯错误学生的角度看来,教师的眼神往往包括威严、信任、诚意、希望等诸多信息,使他们不得不承认错误。②关注注视。这种注视的眼神集中在对方脸上以两眼为底线、嘴为下顶角的倒三角部位,目光以亲切、柔和、自然为主,表情不能过于严肃或过于随便,目的是让学生感觉到注意或得到鼓励、接受良性暗示等,从而让学生能积极地思维和认真地与教师沟通③亲密注视。这种注视的眼神集中在以对方两眼为底线、下顶角为胸部的倒三角形部位。教师在与学生个别谈话时,除了以批评为目的以外,一般都可以使用这类注视,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关心、体贴,产生巨大的温暖效应。运用亲密注视必须真正发自内心,出乎真情,不能矫揉造作,故作亲密,还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六、课堂师生沟通的“七项注意”(一)事与愿违的课堂环境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环境十分重要。一位教师曾给听课的学员出过一个谜语:教室里有些东西,下课时没有一个学生看,但上课时他们却看得非常仔细。大家对着教室友看右看、上看下看、前看后看,悟出了谜底,都若有所思地笑了起来。(二)去掉烦人的“口头禅”在师生沟通的各种语言障碍中,教师的口头禅属于“最烦人的语言”。要使教师的语言流利,基本上没有口头禅,甚至听上去达到了出口成章的程度,除了要非常熟悉所讲内容之外,有意识地、熟练地使用一些连接词十分重要。例如,可以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不但……而且……”,“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若干组连接词预先串接在自己的教学内容中,作一个简短的内心预演。再加上适度的停顿和节奏处理,你的表达效果就会大大提高。(三)“一不小心”的后果有时教师的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给学生造成消极的暗示。请看一种常见的情形:离下课还有15分钟,教师却不加遮掩地看了看表,对学生说:“现在,我们讲最后一个问题……”课堂里不少同学马上开始蠢蠢欲动:有人开始看手表,有人东张西望,即使再有笔记要记也写得歪歪扭扭……又如,一位教师刚走进教室就皱起了眉头,接着又望望窗外(外面不远处是一个正在施工的工地),然后开始埋怨:“噪声怎么这样大?你们就一直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学生听后发生了共鸣,也在心里抱怨:“是啊!教室的环境这么差,叫人怎么学得好?”(四)突然“暂停”的效果一般认为,教师的语言不但要做到条理清楚,节奏分明,还要做到生动活泼,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其中最关键的特征应该是富有变化。一成不变的语音、语调和语速会使学生昏昏欲睡,甚至会感到是在受折磨。学生只会不断在心里说:“天哪,什么时候才会下课!”如果发现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课,一般来说,千万不能以不断提高声调和音量的办法去“盖住”学生的说话。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变化的刺激才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教师的语言是一种艺术,而一成不变的艺术一定不会有生命力。(五)活用你的体态语(六)沟通之道一张一弛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沟通的主动方,应该掌握好整堂课的节奏。不少研究证明,课堂上产生的许多沟通问题是由于教师对教学节奏掌握不好、安排欠妥而造成的。所以,教师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七)课堂上的“急中生智”课堂上有时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能否妥善处理好这些事件,是对教师人际沟通基本功的考验,也是教师“教育机智”(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语)的体现。七、批评学生的有效模式——六步进阶法六步进阶法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综合运用了有关批评的各项有效原则,并从每一阶段的操作方式训练着手,易于教师学习掌握。第一步反省内心对话是否正确第二步切入话题,伺机说明批评的理由 第三步提出明确中肯的批评第四步请对方提出解释第五步请对方建议如何加以改进第六步总结对方承诺的行动(一)反省内心对话是否正确教师欲批评学生时一般应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哪怕两三分钟也好。重点是思考自己的内心对话是否正确,是否遵循了以下原则:真诚不封闭自我,不矫揉造作,不自以为是,不口是心非。友善批评的出发点不是去伤害学生,而是去帮助学生理解设身处地地体验感受对方的心理活动尊重这种尊重应包括:对对方人格的尊重,对对方价值观念、言行方式的尊重,给对方以充分时间考虑自己的意见,有申辩的权利及不予接受的自由等。试对比下列内心对话:正确的:王杰这次错误给老师造成了不少麻烦,但还不至于无法收拾,我要指出他的错误并让他改进,同时我必须保持冷静。错误的:王杰这次错误实在太令人气愤了!简直是不可饶恕!这一次一定叫他下不了台。正确的:批评他时他可能一下子受不了,不过我想即使他一时失去理智,我也会一步步地开导他战胜错误。错误的:我如果指出他的错误,他肯定会跟我大吵大闹,那就麻烦了!索性这次彻底制服他!否则他要骑到我头上来了!正确的:趁现在事态还不严重,赶紧向她指出,也许她认为不值得一提,可我必须防微杜渐。错误的:这一次就马马虎虎地跟她提一提,免得伤她的面子。如果下次再犯,我就对她不客气了。(二)切入话题,伺机说明批评的理由可能的话,批评前先要有一个打开话题的“热身”运动,以免给对方一种突如其来的不愉快感觉。但一旦切入话题,就不应拐弯抹角,而应直指问题核心。教师此时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说明批评的理由:1.指出对方错误对你的影响今天你课堂上的表现给来势带来了很大的麻烦2.指出对方错误给对方造成的影响   你今天的行为如果不改会影响你今后的成长3.指出问题是如何发生的   今天有些同学向我反映,说你影响大家正常地听课说明理由时切记要简单明了,忌罗嗦或过分重视细节(三)提出明确中肯的批评1.句子应以"我"字开头,以表示批评发自于你个人,而非某些不能公开的来源如:   我看到了你在课堂下做……,这是违反校规的。  我对你今天的做法很不满意,我觉得你太忽视……了。  我感到很痛心,因为你……2.批评对方时越简洁越好,而且要最先说出,说完后可谈谈此项错误的后果。如后果在前一进阶中已经有所涉及,则这里可以再说得详细些。3.注意体态语的配合(四)请对方提出解释  这一步是用来说服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批评,方法是积极的询问:       你能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       你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能说明你干这事的原因吗?  询问的目的是让对方有机会解释和申辩,不要造成“一言堂”的局面。  询问的结果之一是对方接受了你的批评,但此时还可能说出一些你出乎意料的事实来,使你的批评能修正到更准确的程度,也使对方更能接受。  询问的另外一种结果是发现对方确实对你的期望或要求不甚明了,这时你必须向对方作补充说明,并确定一个对方能够接受的标准。当然,还有一种结果就是对方解释后,你发现这次批评并不正确,那么,你就应修正或撤消批评,不可为了面子而继续批评下去,造成侵犯学生的行为。(五)请对方建议如何改进到这一步时,你主要鼓励对方说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此时的口语策略大致有:1.鼓励型   你有什么改进的构想?   你给我写一个改进的计划。适用于那些能力和自觉性较强的学生。2.建议型   你说说老师该怎样帮你?   老师要求你这么做你觉得怎么样?适用于那些能力和自觉性中等的学生。3.帮扶型   老师如果这样帮助你改正,对你是否有帮助?   老师会这样来帮助你改正,你同不同意?适用于那些能力和自觉性较差、需要老师具体帮助的学生几种特例下的师生沟通1.师生冲突后,学生赌气不上这位老师的课2.学生上课讲话被叫到办公室批评时却很不服气地说:又不是我一个人讲话!3.课堂上有学生在下面讲话,你问他有什么问题吗?回答说:听不懂4.学生在课堂上传纸条并偷笑,任课老师非要其将纸条交出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