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活动目标设计例谈

品德与生活活动目标设计例谈

ID:20570258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品德与生活活动目标设计例谈_第1页
品德与生活活动目标设计例谈_第2页
品德与生活活动目标设计例谈_第3页
品德与生活活动目标设计例谈_第4页
资源描述:

《品德与生活活动目标设计例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品德与生活活动目标设计例谈  温泉小学品德与生活活动目标设计例谈  温泉小学徐桂芹一、重视活动目标设计目前,不少品德与生活课教师只是关注课程目标,而不看重活动目标。大凡引出和开展一个主题活动,究竟要从中激发学生的哪些情感,生成和改变哪些态度,培养哪些行为习惯,知道和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关注哪些过程,学会哪些方法,教师往往未能全面、精细地运筹和预设,结果导致活动要么徒有形式,要么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活动目标不到位,要想实现课程目标就只能是句空话。  为什么看重活动目标呢?一方面,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课程。课标明确指出:本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参与的主

2、题活动”儿童是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学习,是在活动中实现发展的。因此,关注活动目标,实际上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看重活动目标,说到底是从落实课程目标着眼的。课程目标与活动目标两者之间是包容关系。品德与生活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总目标包含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四个方面的分目标。课程目标是管总的,它凸显了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取向,而活动目标则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列宁说:“要向大目标走去,必须从小的目标开始”。课程目标统领、指导活动目标,而每一个主题活动目标的达成,都是通向课程目标的一

3、个步骤、一次积累。只有看重活动目标,才能最终实现课程目标。  二、怎样设计活动目标(一)解读案例1——活动目标设计的缺失。  1.案例1:《新朋友,新伙伴》的活动目标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课)。  (1)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认识、了解新老师、新同学。  (2)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通过体验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3)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评点。  案例1有三个方面的缺失。其一,活动目标的构成要素不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的主题活动具有整合性,其负载的意义是多元的。我们在设计活动目

4、标时应改变过去德育学科课程偏重道德认识,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道德结论,忽略过程与方法的倾向。这样才能全面地预设活动目标。尽管案例1的目标设计,注重了情感、技能等因素,但却淡化了行为与习惯、过程与方法等目标因子,表现出目标设计的严重缺失。其二,目标笼统,缺乏针对性。如案例一中所采用的“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通过体验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等,都太宽泛,不具体不易操作和检测。其三,陈述方式不当。案例一中所写的“让学生……”“培养学生……”“锻炼学生……”陈述方式,完全将学生置于客体地位,仿佛目标不是学生的自身追求,而是外加给他们的。  

5、(二)解读案例2——活动目标设计要体现整合性、适切性和主体性。  1.案例2:《新朋友,新伙伴》的活动目标设计该案例的活动目标,分4个维度展开。  情感与态度表现对老师、同学的喜爱,感受与同学、老师交往的乐趣,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感情,初步体验作为新集体一员的快乐。  行为与习惯养成大方、开朗、善于与人交往的文明习惯。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与同学、老师交往的基本技能。  (2)提高口头表达、情感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与同学、老师进行交往。  2.评点该案例具有重视整合性,讲求适切性,凸显主体的优点。  整合性:案例2的目标设计,不仅项目

6、齐全,而且较好地体现了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目标因素的有机整合。  适切性:案例2的活动目标切合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如情感与态度目标中的“表现对老师、同学的喜爱,感受与同学、老师交往的乐趣”;行为与习惯目标中的“养成大方、开朗、善于与人交往的文明习惯”;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提高口头表达、情感表达能力”等等,都比较具体、实在,易于操作、检测。它既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期”,又体现了活动目标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符合学生的成规律。  主体性:案例2所列活动目标,采用学生主体性的陈述方式,充分体现了尊重、相信和依靠学生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

7、对于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是采用描述学生学习结果的词语来陈述,如“养成大方、开朗、善于与人交往的文明习惯”,“表现与同学、老师交往的基本技能”等。对于情感与态度目标,主要是采用“体验性”、“过程性”词语,通过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来加以陈述,如“感受与同学、老师交往的乐趣”、“初步体验作为新集体一员的快乐”;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与同学、老师进行交往”等,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学生作为实现目标价值的主体而设计的。  综上所述,案例2具有整合性、适切性和主体性特点,是值得借鉴的优秀活动目标设计案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