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的侠义好汉

论《水浒传》的侠义好汉

ID:20579400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论《水浒传》的侠义好汉_第1页
论《水浒传》的侠义好汉_第2页
论《水浒传》的侠义好汉_第3页
论《水浒传》的侠义好汉_第4页
论《水浒传》的侠义好汉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水浒传》的侠义好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水浒传》的侠义好汉:“侠”这一名称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行侠仗义”、“劫富济贫”一直被人们称为侠义之举。而水浒好汉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仗义疏财。振人不赡”、“不轨于正义”的精神,实际上是对先秦侠文化精神的继承。  关键词:《水浒传》;侠义;好汉    综观研究《水浒传》的学术文章,研究结论主要有“农民起义”说、“忠奸斗争”说,以及近年来的“综合主题”说等,研究《水浒传》好汉形象的学术文章则相对较少,而且多是对个别好汉形象进行研究,比如郭英德的《论宋江形象的人格内蕴》和刘烨的《浅析李逵性格的二重性及其悲剧命运》的论文,研究《水浒传》好汉们形象所

2、体现出来的整体的精神内蕴方面的文章则更少。文章拟就侠义好汉阐述整体形象所透露出来的含义。    一、《水浒》“好汉”的界定    《水浒传》塑造一群被逼上梁山的草莽英雄,他们担着与北宋朝廷作对的盗贼名号,却历来为人们称为《水浒》好汉或梁山好汉。何者方能称之为“好汉”?《水浒传》中的“好汉”应具有怎样的品质特征?综观《水浒传》中好汉们的精神品格及行为,可以概括出《水浒传》中所体现出来的“好汉”的特征为:“全忠仗义”、“替天行道”。在《水浒传》中阮小五就曾唱道“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宋江在喝下皇帝所赐的毒酒,临死前对李逵评价自己的一生时所说的是:“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

3、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水浒》好汉们就是在宋江这么一个“忠君孝亲”的领袖的带领下“替天行道”。燕青在面禀宋徽宗的时候就曾对宋江这一伙梁山草莽的所作所为做出了精要的评价,他说:“宋江这伙,旗上大书‘替天行道’,堂设‘忠义’为名,不敢侵占州府,不肯扰害良民,单杀贪官污吏、谗佞之人,只是早望招安,愿于国家出力。””’由此可见梁山一伙草莽好汉的“忠”。“全忠仗义”中的“仗义”是《水浒传》中联结各好汉们得以相聚梁山泊的精神纽带,同时也是众好汉相互间相投相惜最为看重的品质。在《水浒传》中,“义气”、“仗义”、“义士”等词语,几乎随处可见,频率之高,通篇竟达六百多次。梁山好汉

4、们的领袖宋江长得其实其貌不扬,社会地位也低,只不过是一个区区“刀笔小吏”,而且还“武又不能附众,手无缚鸡之力”,却能够名满江湖,无人不晓,得到了众江湖豪杰好汉的拥戴,原因只是因为他能够“仗义疏财”、“常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却口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水浒》草莽英雄们能被称为“好汉”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替天行道”。“替天行道”是《水浒》好汉们的行动纲领,梁山上挂的杏黄旗上写的就是“替天行道”。在《水浒传》的第一回中也说道,正是由于北宋朝廷开始变得昏暗无道,故而天上特派遣一百零八位好汉下来“替天行道”的。在四十二回中九天玄女对宋江的垂训中也表明了“替天行道”的具体做

5、法是:“为主全忠仗义,为国辅国安民,去邪归正”。所以,这群梁山好汉们能够在“忠君孝亲”的领袖宋江的带领下,在力量已经逐步扩大到打败了朝廷派来收缴镇压的军队的时候,没有继续与朝廷抗衡或取朝廷而代之,反而是忠于朝廷选择了接受朝廷的招安,并在接受了招安之后为朝廷去征辽、平方腊,并在此过程中不惜损兵折将,甚至以身许国,为北宋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真正地做到了“全忠仗义”“替天行道”。所以说,  《水浒》中所塑造的这群草莽英雄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称为一群当之无愧的“好汉”。    二、《水浒》好汉对“侠”的继承    《水浒传》好汉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仗义疏财,振人不赡”的精神,实际上

6、是对先秦侠文化的一种继承。在众多的  “以义气相称”的水浒好汉中,最得先秦“侠”之精神精髓的要算鲁智深了。鲁智深历来为人们称为侠士。在“拳打镇关西”的故事中,在听到金翠莲是被郑屠“使强媒硬保”的,在遭抛弃之后还被勒索钱财的不平之事后,明明事不关己,却怒火中烧,直骂郑屠“这等欺负人”并当即就要“去打死了那厮便来”。因见金氏父女无盘缠回去,掏尽了自己身上的银两不算,还向史进和李忠借银帮人。当晚回到房中后,竟“晚饭也不吃,气愤愤的睡了。”为了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从此不得不到处流窜,躲避官府的追捕。但鲁智深对他的所作所为一点悔意都没有,可谓做到了能为“赴士之厄困”而“不爱其躯”,是当

7、之无愧的一名侠客。    三、《水浒》好汉——底层民众对“侠”的热切期盼    社会无法实现绝对的平等,这就为侠的出现并一直不断地演变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在《水浒传》中反映的是北宋的最高统治者宋徽宗昏庸无能,重用了像高俅这样的奸臣,对百姓横征暴敛、无恶不作,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内心期望有如《水浒传》中鲁智深之类的侠士,他们具有高强的本领、过人的武艺,本着“锄强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