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的本草考证

细辛的本草考证

ID:20582815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细辛的本草考证_第1页
细辛的本草考证_第2页
细辛的本草考证_第3页
细辛的本草考证_第4页
细辛的本草考证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辛的本草考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细辛的本草考证细辛是一味常用中药,其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具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的功效。由于历代本草和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记载细辛的主要品种、药用部位、采集季节、加工方法等均有很大差异;同时历代本草和中国药典1995年版均规定细辛的用量标准不超过一钱(3g),而目前细辛的临床实际用量不仅超过一钱(3g),甚至可以加大到四至五钱(12~15g)。因此有必要对细辛进行本草考证,以正本清源,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有效。一、细辛的主要品种关于细辛的产地,最早见载于《名医别录》,谓“生华阴。”《本草经集注》曰:“今东

2、阳、临海者,形段乃好,而辛烈不及华阴、高丽者。”《本草图经》曰:“今处处有之,然它处所出者不及华州者真。”《本草别说》曰:“非华阴者不得为细辛用。”《本草衍义》曰:“今惟华州者佳。”《证类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和《本草纲目》均沿用了上述本草记载。《得配本草》曰:“细辛,产华阴者良。”《本草害利》曰:“北产华阴者,细而香,最佳。”《本草求真》曰:“产华阴者真。”《本草便读》曰:“细辛产华山之北。”以上历代本草记载细辛的产地主要在“华阴”、“华州”与“华山”,仅《本草经集注》中提到“高丽”。考以上本草记载的华阴,即今陕西华山的北面

3、;华州,即今陕西华县、华阴、潼关及渭北的下镇附近;华山,亦即今陕西华山[11、12]。再考《本草经集注》中提到的高丽,又称高句骊或高句丽,系古代国名,在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后为卫氏朝鲜所并。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后以古高句骊国故地置高句骊县,治所在今辽宁省新宾县西。根据以上历代本草记载的细辛主要产地,结合细辛属(1arum)植物种类在我国分布和药用情况,可以认定历代本草记载的细辛主要是品种产于我国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四川、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细辛属植物细辛1arumsieboldiiMiq.。至于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到产于高丽的品

4、种,可能是产于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的辽细辛A.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和产于我国吉林、辽宁的汉城细辛A.sieboldiiMiq.f.seoulense(Nak.)C.Y.ChengetC.S.Yang。其中细辛的中文名称原为华细辛,辽细辛的中文名称原为北细辛,而汉城细辛的拉丁学名异名原为A.sieboldiiMiq.var.seoulenseNakai,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一册中的编写说明第6条,予以

5、修订。二、细辛的药用部位、采集季节和加工方法《名医别录》曰:“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本草经集注》曰:“用之去其头节。”《本草图经》曰:“其根细而其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二月、八月采根,阴干用。”《雷公炮炙论》曰:“凡使,一一拣去双叶,服之害人,须去头土了……。”《本草衍义》曰:“细辛用根。”《证类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和《本草纲目》均沿用了以上的本草记载。《汤液本草》曰:“去芦头并叶。”《炮炙大法》曰:“拣去双叶。”《本草汇》曰:“拣去双叶,去头。”《本草述钩元》曰:“双叶者服之害人,须拣去。”《得配本草》曰:“拣去双叶

6、者。”《本草求真》曰:“去双叶者用,双叶服之害人。”《本草辑要》曰:“拣去双叶者用。”《本草害利》曰:“二、八月采根纯阳,切去头子。”《本草便读》曰:“细辛用根。”关于细辛的加工方法,历代医书中亦多见注文或论述。其中注明“去苗”的医书主要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生指迷方》、《产育宝庆集》、《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氏小儿病源方论》、《瑞竹堂经验方》、《医学纲目》、《证治准绳》、《景岳全书》以及《济阴纲目》等;注明“去叶”的医书主要有《旅舍备要方》、《小儿药证直诀》、《普济本事方》、《传信适用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济

7、生方》、《活幼全书》、《丹溪心法》、《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增补万病回春》、《审视瑶函》、《医宗说约》、《医家四要》等;注明“去苗叶”的医书有《圣济总录》和《医宗必读》。此外,《女科百问》载:“去芦。”《医学入门》载:“去土及芦、叶、头节。”《医学启源》载:“去芦并叶。”根据以上历代本草和医书的记载考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传统细辛的药用部位是根部。2.细辛的传统采集季节在初春二月或仲秋八月。3.在细辛的传统加工方法中,要除去非药用部位地上部分(即“苗”、“叶”)和根头部的根茎(即“头节”、“头子”、“芦头”)。4.历代医家

8、的经验处方中所用的细辛均是以根部入药。三、细辛的用量《本草纲目》引《本草别说》曰:“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线。”,并在细辛条附方项的治“虚寒呕哕、饮食不下”方中曰:“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其中实含细辛三分之二钱),柿蒂汤下。”《得配本草》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