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造纸工业六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造纸工业六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ID:20586980

大小:279.5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13

新中国造纸工业六十年的回顾与展望_第1页
新中国造纸工业六十年的回顾与展望_第2页
新中国造纸工业六十年的回顾与展望_第3页
新中国造纸工业六十年的回顾与展望_第4页
新中国造纸工业六十年的回顾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中国造纸工业六十年的回顾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Asixtyyears’reviewofnewChinapaperindustryanditsprospect◉CAOPu-fang,thedeputypresidentofChinaPaperAssociation新中国造纸工业六十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造纸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曹朴芳关键词:新中国;造纸工业;回顾;成就;经验;存在问题;未来展望1中国造纸术源远流长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推动人类文化文明进步的一个伟大贡献。中国造纸术源远流长,迄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据《后汉书》记载,公元105年,东汉和帝元兴元年,

2、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奠定了植物纤维纸及其制造工艺技术的基础。中国的手工造纸技术传遍全世界。自公元4世纪起,中国的造纸技术,东经朝鲜传入日本,西经中东阿拉伯国家传到非洲和欧洲。在18世纪,欧洲把中国的造纸技术又传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由此,世界各地都有了中国发明的造纸技术。这对世界文化、科学、信息的传播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长期应用手工造纸。自东汉以后,到两晋、南北朝、隋、唐,文化、艺术和佛教的兴盛,需用大量的纸张,使纸加工技术得到发展。唐、宋时期,造纸生产已普及全国各地。明、清两朝,中国造纸工业进一步发展

3、,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详细总结了中国手工造纸技术的经验。中国机制纸出现较晚。18世纪末期,欧洲发生了产业革命。造纸工业由手工生产发展到机器生产。1884年中国建成第一家机制纸厂(上海华章纸厂),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的沿海省份和内陆的个别城市,建立了造纸厂,但发展缓慢。当时,中国的民族造纸企业幼小薄弱,第一个民族资本造纸厂——广州造纸厂于1890年建成投产。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造纸工业产量低、品种少,只能生产普通的书写印刷纸、生活用纸、包装用纸和纸板。1884~1936年,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只有8.9万吨,1943年达

4、到解放前历史最高水平,也只有16.5万吨。中国纸张市场基本为“洋纸”所垄断。1933~1936年,年均进口纸张30.6万吨,相当于1936年国产机制纸及纸板产量的3倍多,占全国纸张消费量的70%以上。在造纸专用设备制造方面,基础薄弱。1926年,上海几家机器制造厂协作制造了国产第一台圆网造纸机。当时许多造纸厂所用的制浆与造纸设备,基本上都依靠进口。旧中国造纸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低的状况,正是当时□未经作者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曹朴芳,中国造纸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造纸学会副理事长,高级工程师;曾任轻工业部造纸工业司副处长,中国轻

5、工总会、国家轻工业局食品造纸部造纸办副主任、处长;1978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中图分类号:F407.83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7-9211(2009)19-0006-14经济、文化落后的反映。2新中国造纸工业6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造纸工业走过了60年的辉煌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粗到精、从传统到现代,发生着显著变化。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包括生产企业、科研、教学、设计与工程承包、专业机械制造、精细化工、书刊出版、媒体网络、行业服务等完善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在满足和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保证有效供给、

6、增加出口创汇、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中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2.1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3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奠定基础阶段(1949~1957年)。这个阶段,政府对私人资本造纸企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同时有计划地新建和改建了佳木斯、广州、南平、汉阳、保定、辽阳、宜宾、重庆等一批骨干造纸企业,新增纸及纸板生产能力33.8万吨。机制纸及纸板产量由1949年的10.8万吨,提高到1957年的91.3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30.6%

7、;消费量由1950年的16.6万吨,提高到1957年的91.1万吨,人均年消费量由0.3千克增加到1.4千克;产品自给率由1950年的79.3%,提高到1957年的95.3%。造纸工业的面貌初步有了改观。第二阶段:3年“大跃进”和“二五”时期曲折前进阶段(1958~1965年)。1958~1960年正逢中国“大跃进”期间,受高指标、浮夸风的影响,造纸工业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急于求增产,掀起了大办小纸厂之风,形成了“小、土、群”,建起了1850家小纸厂,全国纸及纸板产量由1958年的122万吨猛增到1960年的180

8、万吨,年均增长率21.5%,纸张“黑、粗、厚”是这个时期最突出的问题。1961~1965年正值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期,造纸工业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缩短了基本建设战线,缓建、停建了岳阳造纸厂等一批重点工程,部分因陋就简兴办的小纸厂也实施了关、停、并、转。这个时期纸及纸板产量下降,其中,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