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教育改革中的两难问题

当代大学教育改革中的两难问题

ID:20592813

大小:49.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14

当代大学教育改革中的两难问题_第1页
当代大学教育改革中的两难问题_第2页
当代大学教育改革中的两难问题_第3页
当代大学教育改革中的两难问题_第4页
当代大学教育改革中的两难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教育改革中的两难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大学教育改革中的两难问题摘要:高等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目前扭曲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使大学教育改革面临诸多两难抉择,事实上的结果是背离了这一宗旨。当前,大多数高校所面临的主要两难问题包括培养完人还是工具人、科研为重还是教学为重、收益导向还是质量导向等三方面。这些问题之所成为两难问题主要是因为评价导向不合理,所以化解这些两难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开发合理的评价机制,营造公正的学术环境。Abstract:Highereducation'skeyaimistofosterall-rounddevelo

2、pmentman,butdistortionofthequalityofeducationevaluationmechanismsmakehighereducationreformfacemanydilemma.Infact,theresultisadeparturefromtheoriginalpurpose.Atpresent,themajordilemmafacedbycollegesanduniversitiesaretofosterall-rounddevelopmentmanortofoste

3、rinstrumentalman,research-orientedorteaching-oriented,revenue-orientedandquality-oriented,suchasthree.Thecausesofthedilemmaismainlyduetounreasonableevaluationmechanisms,thereforethemainwaytoresolvethesedilemmasistodevelopareasonablemechanismtocreateafaira

4、cademicenvironment.关键词:教育;评价;两难问题Keywords:education;evaluation;dilemma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1006-4311(2010)17-0180-030引言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最终将演变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的中心是大学。因此,大学教育改革成为了长久以来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随着国际人才竞争的白热化趋势加强,大学教育越来越被要求能够发挥它的终极价值,而淡化其形式内容。但是,在目前扭曲的评价导向下,大学教育的深层次改革却

5、面临着诸多两难境况:一方面,作为高校有做好本职工作的诉求,另一方面,不合理的评价导向又一次次使其无奈背离教育宗旨,走上形式化的怪圈。因此,研究这些两难问题及其产生的本质、化解的途径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1两难问题1.1培养完人还是工具人“完人”即是有修养、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人。而工具人则可以理解为某技术领域的专门人才。工具人的培养偏重技术层面教育,忽略与专业关系不大的基础课程、特别是人文社科课程教育,学生按照经过慎重考虑的教学计划去学习,毕业后,即可以成为那一门的专家,立即可以担任起工程师或其他相当的

6、职务[1]。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的扩招以及国家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两方面的因素,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严重凸现。就业压力导致一些高校逐渐乱了阵脚,急功近利、缺乏深入思考的做法频频出现。例如,为了使学生能在毕业当年尽快找到工作,各高校的教学计划都纷纷加大了具有短期效益的实践教学及技术类课程的分量,压缩了效果难以短期显现、难以量化的人文及理念拓展类课程教学。这种调整背后所反映的两难抉择可能就是:大学四年时间中,其中英语学习占去了近一半时间,而剩下的有限时间如果用来学习过多繁杂的非技术类课程显然会挤占具有“实质

7、”内容的技术课程教学,这样,学生毕业后的普遍感觉只能是所学寥寥、缺乏自信,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应该尽量将让学生将精力放在能促进就业或考研的课程学习上。显然,这种观点一旦被支持,大学教育的终极社会责任将会被逐渐淡化,一些不正确的短视教育思想也会随之滋生。例如,不少高校认为,只要学生就业率提高了,说明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显然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试想,精通了某方面的技能的学生虽然能够尽快找到工作,但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和能力,那么,他将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对这样的人,社会将会付出大量的成本进行继续培养,

8、但这时的培养已经不再体系化了。因此,笔者认为,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是没有深入思考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培养完人?完人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培养?关于问题一,多数的教育者早已形成共识。像姜书国先生所提的“大学之道,在自主,在自由,在自在。”[2]杨叔子先生所提的“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材,而非制造高档器材。”[3]以及早期的永恒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赫钦斯所提出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人(perfect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