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课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课件

ID:20595170

大小:3.33 MB

页数:64页

时间:2018-10-1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课件_第1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课件_第2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课件_第3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课件_第4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思考:1、您是怎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您认为应该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于:1999年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全面的规定;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2012年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行了修订。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国内比较常见的提法还有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教育

2、、心理素质教育、心理教育等;还有一类提法沿用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术语,如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诊断、心理卫生等。这类提法在学校也多指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实施的各种心理咨询、辅导等活动统一称为“心理健康教育”,并将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统一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思考:国家为什么要颁布这些文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行政要求?事实依据:警示:好学生往往不能成为好公民。反思:能否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依据:人身体灵魂物质营养教育生育精神营养启示:对人进行心灵的养育是人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教育的应有之意。思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3、育的目标是什么?是仅仅为了防止社会危害事件的发生吗?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的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是为了人自身长远的幸福。关于人心理的发展,心理学家从认知、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做了分别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关于认知、情感、道德、行为的发展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情感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巴甫洛夫、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等。埃里克森的情感(人格、社会化)发展理论信任对怀疑(0-1.5岁)自主对羞怯(1.5-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

4、(12-18岁)亲密友爱对孤独(18-30岁)繁殖对停滞(30-60岁)完美无憾对悲观失望(60岁以后)人一生的幸福,缘于人心理的健康发展。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二、心理健康标准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一、指导思想和目标指导思想(摘抄):……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目

5、标(摘抄):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总目标: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奠定幸福生活基础。即:用健康的心理奠定幸福生活的基础。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总体

6、描述: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他们能够深切领悟人生冲突的严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体察人性的阴阳善恶。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和谐地相处。他们善于不断地学习,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他们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不会去钻牛角尖,而是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心理健康的人给人的总体印象:平和、淡定。具体标准(王登峰、张伯源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1.了解自

7、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长短处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泰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总跟自己过不去,结果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无法摆脱自己感觉到的将

8、要面临的心理危机。案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