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民俗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分析

古村落民俗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分析

ID:20609905

大小:52.5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14

古村落民俗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分析_第1页
古村落民俗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分析_第2页
古村落民俗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分析_第3页
古村落民俗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分析_第4页
古村落民俗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村落民俗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村落民俗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分析作者简介:邓亚平(1990-),女,汉族,江苏金坛人,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宄方向:区域规划与旅游规划。单鹏飞(1962-),男,汉族,浙江金华人,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及区域规划研究。袁培培(1989-),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规划与旅游规划。【摘要】古村落民俗旅游日渐走热,为人们青睐。本文以苏州吴中区古村落为例,分析其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针对当前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文化生态视角出发,思考吴中区古村落民俗文化的生态特性。在文化生态理论内

2、涵的理解下,探讨古村落民俗旅游开发的策略性建议,提出健全民俗文化资源观、明确古村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内涵、优化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等几点启示。【关键词】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吴中区古村落古村落民俗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分析作者简介:邓亚平(1990-),女,汉族,江苏金坛人,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宄方向:区域规划与旅游规划。单鹏飞(1962-),男,汉族,浙江金华人,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及区域规划研究。袁培培(1989-),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规划与旅游规划。【摘要】古村落民俗旅游

3、日渐走热,为人们青睐。本文以苏州吴中区古村落为例,分析其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针对当前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文化生态视角出发,思考吴中区古村落民俗文化的生态特性。在文化生态理论内涵的理解下,探讨古村落民俗旅游开发的策略性建议,提出健全民俗文化资源观、明确古村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内涵、优化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等几点启示。【关键词】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吴中区古村落在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流行选择的主体态势下,古村落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遗产、优美的乡村生态环境,已然在旅游市场中赢得了众多游客的眼球。同时,伴有乡愁回忆的民俗文化旅游,更具有亲民性和体验性,古村民俗旅游日益为人们所青睐和重

4、视。然而随着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推进和不断走热,其对文化环境的影响愈加明显,文化生态失衡问题日益突出。苏州吴中区古村落,位于苏州西南角,嵌于太湖之中,11个古村落像颗颗珍珠散落在太湖中的东山岛和西山岛。苏州市级认定的古村落共17个,吴中区独占六成11个,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8个,其分别为陆巷、明月湾、三山岛、东村、杨湾、植里、?{里和东蔡。吴中区太湖古村落[1],作为太湖古村落集群面积最大、最完整且高品位的区域,集中反映了太湖之畔吴地特色乡土民俗风情,充分显示出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性与独特性。然而当前吴中区古村落旅游开发,以古村观光、农家休闲为主,内容单一而非物质文化利用不到位;有形物质遗产备

5、受青睐,深挖经济价值,而忽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尤其是融于古村生活常态的文化生态环境。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考察吴中区古村落民俗文化旅游,对其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民俗文化视角古村落旅游以其历史性的旅游空间和传统的社会人文气息,博得诸多游客青睐。古村民俗文化囊括了古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凝聚世代传承的智慧,是古村延续并保持活力的灵魂和魅力所在。一定程度而言,古村落旅游的尽数内容,从古建民居、古街商贸到特色餐饮都属于民俗文化范畴。民俗文化作为古村落的文化瑰宝,是古村旅游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动力。吴中区古村落群体性保护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特色地域文化、民居

6、风貌、建造技艺、民俗风情历代传承,从物质到精神层面都传达着太湖吴地乡土文化,极具保护与旅游开发价值。(一)耕读传家吴中古村自古人才辈出,乡举里选之风极盛,有“进士之乡,教授摇篮”之美誉,勤敏为贵,代有其人。太湖第一古村陆巷,南宋文学家叶梦得、明代王鏊连中三元,两朝宰相、两大书香世家为故里传延下淳厚的诗书习教之风,至今儒风习习。“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田宽地莫若宽厚待人”[2]思想广为村民流传,成为古村人之家风家教。同时坚持“蓄千金而樵汲树艺未尝废”,即使是家有千金财富、位有宰相之高,也不忘上山砍柴修剪果木,或育苗栽种,或下地劳动。至今可见耄耋老人坚持日耕、富贾官员从事耕作,并非完全为了生

7、计,而为承袭一种勤勉的生活习惯。(二)商帮文化洞庭商帮作为历史上十大商帮之一,说的即是如今吴中区古村落之所在。因地狭民稠、不堪重赋,借其物产丰富、水路之便,而行贾四方,厚积资产,亦有“钻天洞庭”赞叹其精明能干,无物不营,糜远不到,无业不精。清末民初由洞庭商人投资开办的上海钱庄就有65家,在上海钱庄业占相当比重,实力雄厚。涌现出席、叶、翁、王、沈、周、吴等一大批富商望族,他们审时度势、和气诚信、乐善好施、重文化教养,使洞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