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活血软肝汤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健脾活血软肝汤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ID:20610022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健脾活血软肝汤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_第1页
健脾活血软肝汤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_第2页
健脾活血软肝汤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_第3页
健脾活血软肝汤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_第4页
健脾活血软肝汤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健脾活血软肝汤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健脾活血软肝汤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冯崇廉1傅智丽2周大林2王志平2张世昌2(1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硕士导师广东深圳510150)(2广医第三临床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东深圳510150)【摘要】目的观察健脾活血软肝汤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早期肝硬化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健脾活血软肝汤U服,对照组20例则予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肭碱胶囊)U服,两组均以12周为一个疗程,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脾超声检测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肝功能及肝脾B超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更显著(P<0.01)。结论健脾

2、活血软肝汤治疗早期肝硬化在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降低门静脉压、缩小脾脏等方面疗效显著。【关键词】早期肝硬化中医药疗法健脾疏肝活血软肝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080-022008〜2010年我们采用健脾活血软肝汤治疗早期肝硬化患者40例与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U服治疗的20例对照,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从木院中两医结合住院病区和中医肝病专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肝病患者中选择早期肝硬化患者60例,采用中丙医双重诊断的方法,凡符合以下中丙医诊断标准者列为治疗观察对象。中医诊断标准:胁下痞块(以

3、右胁下为主),随呼吸上下移动,无自觉不适或稍有隐痛而痛有定处。伴有腹胀、乏力、纳差、大便不调等症状、舌淡暗或有瘀点,脉涩或弦细,但无腹胀大、青筋暴露、皮色苍黄者。丙医诊断标准:参照总后卫生部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002年第2版。排除标准:年龄未满18岁及大于75岁患者;肝硬化晚期,肝体积缩小患者;合并肝性脑病患者;肝Ca患者。60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按2: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0〜65岁,平均35岁,病程1〜5年;对照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64岁,平均34岁,病程1〜4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治疗组予健脾活血软肝汤治疗,方剂组成:太子参30g,白术10g,茯苓15g,生甘草5g,桃仁10g,泽兰10g,丹参15g,白芍15g,柴胡10g,枳壳6g,田基黄15g,川萆蘚15g,生牡蛎30g(先煎),鱉甲15g(先煎),随症加减,每日一剂,水煎服。对照组给予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U服,一次两粒,每日三次。两组均以治疗12周为一疗程。用药同时注意饮食清淡,保证睡眠,勿过度劳累,忌酒戒烟,调畅情志,外避风寒等。3疗效观察3.1观察项①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闩蛋闩(ALB)、

5、血清球蛋白(GLB),每月复查1次(统计指标以治疗前后结果为标准)②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采用放射免疫法。③B超:各检查肝、脾1次,主要观察门静脉、脾静脉宽度、脾脏厚度以及肝实质冋声等,界定门静脉>1.4cm,脾静脉>0.9cm为增宽,脾厚度>4cm为脾大。④药物副作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尿、大便常规变化。3.2疗效判定:疗效标准:将疗效标准分为三级,显效:脾大冋缩(锁骨中线上肋下缩小2cm以上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正常,血小板冋升至10万/ml以上,出凝血吋间正常。好转

6、:肋下脾大稍有回缩(锁骨中线上肋下缩小2cm以内),临床症状减轻或好转,肝功能指标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改善,血小板冋升至5万/ml以上,出凝血吋间接近正常。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指标无改变、甚至加重者。3.3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x2检验。3.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观察统计结果显示,健脾软肝汤治疗后早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具奋显著性改善。见表1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ALB、GIB变化比较(x-±s)注:a治疗前后的比较P<0.05,b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P<0.053.5两组治疗前后HA、LN、PCIII变化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各指标均明显

7、下降,iL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仅HA、LN、PCIII明显下降。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HA、LN、PCIII变化比较(x-±s)注:a,与治疗组比较,P<0.05zb,与治疗组比较,P<0.01,c,与对照组比较,P<0.013.6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脾静脉及脾脏厚度变化比较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门静脉、脾静脉宽度变窄,脾厚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见表3表3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脾静脉及脾脏厚度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