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课堂提问的原则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的原则

ID:20617157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4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的原则_第1页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的原则_第2页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的原则_第3页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的原则_第4页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的原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的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物理课堂提问的原则浅谈物理课堂提问的原则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情景等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等的掌握情况;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节教学进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构建和谐课堂,促进教学相长。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问题,力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为他们发现疑

2、难、解决疑难提供平台,引导他们一步步走进探究知识的殿堂。然而,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些肤浅、平庸的提问,零敲碎打、毫无联系的提问,单调、陈旧、八股式的提问,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些随心所欲、突然袭击、以问代罚式的提问,不仅不能起到提问的作用,还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使师生关系形成僵局,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既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和谐,课堂提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问

3、。以下“八性”是课堂提问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  1.紧扣要点,讲究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或是调动学生思维,或是检查教学效果,或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或是引起学生注意,或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等等,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教师在备课中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教材重点和难点,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目的设计提问,并拟定好包括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策略等内容的提纲,尤其要认真推敲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力求做到提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提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使问题指向课堂教学中心,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功效。千万不能随心所欲,随

4、意发问。  如: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学生对公式R=U/I常常产生错误认识,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组提问:  (1)某导体两端加8V电压时,测得电流强度是,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2)若在导体两端加16V电压,测得的电流强度是多少?导体的电阻是否为原来的两倍?  (3)根据公式R=U/I,我们可以说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吗?  2.难易适度,讲究科学性  提问的科学性是指内容的科学性和问题本身叙述的科学性。问题内容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运动规律,问题本身叙述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教材

5、,从教学目标出发,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确立关键性的问题,不能四面撒网,漫无边际。科学性还表现在问题的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设计的问题既不能让所有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或“不对”,要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一系列小台阶的问题做铺垫。  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和考试要求,又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针对学生的疑点和知识的关节点,合理组织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  3

6、.联系实际,讲究趣味性  单一、呆板、枯燥的提问,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不能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日常现象、生活经验中提炼充满情趣、新颖别致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主动回答。  另外,对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教师要不落俗套,善于变换提问角度,设计精巧、生动有趣的提问,让学生听后有新鲜感,刺激学生的探究欲。  例如,学习“热传递”时,可提这样一个问题:“把包着同种纸的木棒和铁棒,同时放在火上烧,问哪个棒上的纸先燃?”木棒、铁棒、纸、火都是学生熟悉的物体,但

7、在这里将它们有机组合起来学生仍有新鲜感,仍会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4.因势利导,讲究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是激励学生积极思维的信号。课堂上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多用疑问性提问、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等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提问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受到启迪,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  例如,在学习“密度”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问题:“铁比棉花重吗?”,可能会有

8、学生认为铁比棉花重,教师可进一步提问:1kg的铁与10kg的棉花相比谁重?1cm3的铁比1m3的木块重吗?  5.随机应变,讲究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回答出现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