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口技》教案

高中《口技》教案

ID:20634554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4

高中《口技》教案_第1页
高中《口技》教案_第2页
高中《口技》教案_第3页
高中《口技》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口技》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口技》教案教案设计:大石一中王启巩一、教材:《口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最后一课(20课),系讲读课。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二、教学目标1、感受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感受古人写作语言的简约及营造广阔的想象空间。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现作用,感受细腻生动的描写,了解清晰明了的思路。3、培养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积累词语,背诵全文。教材重、难点:词语积累,掌握正、侧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三、教法及学法处理《语文

2、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因此教法与学发就遵循这一原则为指导。1、教学方法:以兴趣激发学生,讲、议结合。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2、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影碟机(课前准备并放映《洛桑学艺》的视频)、多媒体、课件等。学法指导课前预习法,扫清字、词障碍。学会整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诵读法,把握内容,体会口技表演的精妙。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四、教学程序(一)新课导入:口技是一种表演艺术,演员一般都是用嘴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

3、音,有的模仿鸟鸣,有的模仿火车,有的模仿乐器。现代著名的口技演员洛桑(已故)最擅长模仿表演各种乐器。(课前已放《洛桑学艺》)我们观看时,是怎么知道它非常精彩的?最精彩的表演=最复杂的内容+最简单的道具+最热烈的观众反应口技艺术是我国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这种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打开课件,放映“关于口技”一节。)今天我们要学的《口技》是清代的口技表演者模仿的一场火灾过程中发出的各种声音。看口技表演者的表演是不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二)逐段放《口技》录音,听准读音,并掌握节奏。学生自渎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打开课件“课文讲解”部分)(三)讨论

4、学习,了解大意。(学生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可利用工具书。)自由组合讨论,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原则。问题设计1、口技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前奏:表演者、时间、地点、事件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忽而、俄而2.本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安排课文的?说明:教师可以“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启发学生理清层次。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第三部分:第5

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3.阅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课件切换到第一段)①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说明表演地狭小、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②“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参加宴会者无不是京城的名门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声抚尺,使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暗示表演者名声之大,技艺之高无人不晓,无人不服。4.阅读文章第二段,思考下列问题,填写表格。(课件切换到第二段)(1)、找梦出每个场景中口技人模仿的各种声音(及表演内容)。梦中惊醒:犬吠、欠伸、呓语、大啼、

6、妇呜、絮絮、夫叱渐入梦乡: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倾盆器声、咳嗽声火场百象:大呼、齐哭、百千大呼、齐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无所不有(2)、观众的反应表演前:满座寂然,无敢哗者梦中惊醒: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渐入梦乡: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火场百象:两股战战,几欲先走(3)填写下表:场景  声音种类声音特点作者评论 听众反应梦中惊醒犬吠、欠伸、吃奶、大啼、妇呜、絮絮、大叱    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众妙毕备 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渐入梦乡齁声、妇拍儿渐

7、止、鼠作作索索、倾盆器(声)咳嗽(以响衬静)逐步变小意少舒稍稍正坐火起群乱大呼、齐哭、百千大呼、齐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无所不有)突然变大由少而多由少而杂不能指其一端不能名其一处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5、整体感知:表演精彩——→善=复杂的内容+简单的道具+热烈的反应=妙质疑问难:作者为什么能描写得这样成功?*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正面:精彩复杂的内容;侧面:简单的道具、观众的热烈反应(四)复读课文:品味、升化。(五)拓展延伸1、举出生活中所看到的最精彩的表演。2、模仿写作:用正面与侧面结合方法描写人物或场

8、景。8.布置作业(课后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