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

国学与传统文化

ID:20647265

大小:4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14

国学与传统文化_第1页
国学与传统文化_第2页
国学与传统文化_第3页
国学与传统文化_第4页
国学与传统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学与传统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学与传统文化一、先澄清几个概念1、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古老的词汇。《周易》中已经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时刘向《说苑》云:“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功。反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是“文化”一词正式出现在文献中的最早记载。今天,我们通常使用的“文化”一词,最早是由日本翻译引进的。“文化”是至今为止最难精确定义的一个概念。据统计,国内外有关“文化”的各种定义先后不下二百余种。综合这些定义,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

2、个层面。而狭义的文化则特指精神文化或其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概括地讲,自然的人化就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的本质显现。“文化”是与自然相对称的,它的本质是人的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如今,人们更倾向于将文化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大凡是与人,与人的生活有关的活动都是文化。文化就是“人化”。14文化(culture)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

3、意识形态的部分。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根据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其核心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其本质是传播。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什么是传统传统,世代相传、从历史上沿革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传统是历史发展继承性

4、的表现,在有阶级的社会里,传统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积极的传统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保守和落后的传统对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起阻碍作用。3、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Traditionalculture)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主要是针对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4、什么是文化传统14文化传统是指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每一个民族,每

5、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这就是文化传统所起到的作用。文化传统是本民族文化区别于他民族文化的标志,也是保持文化统一性的根本因素。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作为历史遗传还具有保守性。文化传统是文化背后的精神连接链,是一个民族历史传承当中的文化链接,是贯穿始终的精神性的绳索,它包括传统遗存物、文化典范背后的精神规则,这种结构的规则包括信仰、价值和秩序。民族的文化传统,按照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的观点有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分别,大传统指的是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比如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小传统则是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中国社会的特点,是有长期的完善的民

6、间社会,因此文化的“小传统”格外发达。但是,十年动乱时期对小传统的破坏最为严重,特别是社会公德、社会良知和社会伦理的被毁弃,后果是不堪想象的。改革开放后,不光是知识界,领导者以及民众态度都是一致的,就是希望进入传统的重建过程,首先应该对传统“恢复记忆”。为什么是“恢复记忆”?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传统。二、关于国学1、“国学”一词的由来及演变“国学”一词最早出自《周礼·周官·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本义是指周代中央在王城设立的国家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14的概念。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国学”

7、这个概念是有的,但那时讲的所谓“国学”,是指“国家所立的学校”的意思。现在我们通常意义上所使用的国学的概念,发生的时间比较晚,大约在20世纪初期。1902年,黄遵宪在与梁启超的通信中,提到梁有创办《国学报》的设想,黄遵宪认为在时间上梁启超的想法未必合适。这说明至少在1902年国学这个词就已经开始使用了。1905年,刘师培、章太炎、邓实等人创办《国粹学报》。邓实先生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也可以说是“民族国家之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