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君权与相权的博弈.ppt

专题复习:君权与相权的博弈.ppt

ID:20647531

大小:330.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11

专题复习:君权与相权的博弈.ppt_第1页
专题复习:君权与相权的博弈.ppt_第2页
专题复习:君权与相权的博弈.ppt_第3页
专题复习:君权与相权的博弈.ppt_第4页
专题复习:君权与相权的博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复习:君权与相权的博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必修(Ⅰ)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1)君主专制制度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横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2)中央集权制度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矛盾1、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2、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政府内部矛盾)。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是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核心,皇权与相

2、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内容(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3)监察制度的演变(4)选官制度的演变学习要求: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列举汉代“中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一讲君权和相权的博弈——专制主义的确立与演变史料一(汉代)汉哀帝语:“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史料二(唐代)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

3、,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史料三(宋代)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于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史料四(明代)明太祖语:“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史料五(清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从史料中可看出在汉代丞相是皇帝治理天下的重要助手,位高权重。史料反映出唐代时宰相在最高决策层中仍发挥

4、重要作用,但相权因宰相由一人变为多人而被分散,皇权有所加强。史料反映出宋代通过中央设置审官院、审刑院等制度,相权被进一步分割。史料反映的是明代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皇权对相权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史料表明清代军机大臣无决策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皇帝制度的确立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有什么特点?“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皇

5、帝九卿左、右丞相“百官之首”百官之首全国政务御史大夫(副丞相)律令图籍监察百官(位低权重)太尉军务(虚有其位)三公九卿制的建立有何特色?三权分立位高权重内外兼管不得世袭军权皇控汉武帝:①频繁更换丞相;②让平民出身的人参议要政;③设立“中朝”对抗“外朝”;9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帝中朝外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皇帝(皇权至上)尚书省执行机构中书省制令决策门下省封驳审议户部吏部刑部兵部礼部工部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1、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2、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3、

6、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4、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相权的演变:枢密院(西府)参知政事副相三司使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宰相职长官枢密使,低于宰相分行政权皇帝二府机构职能官职及权利中书门下(东府)最高军政机构分财权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宋代中央政治制度影响:①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②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一省两院(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管辖西藏)皇帝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直辖地腹里六部(2)特点:元朝实行一省制,宰相权力很大,中书省掌管六部和腹里,甚至可

7、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权争夺战中的重要筹码。相权的演变:(3)影响:相权反弹,不利于皇权加强。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1)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朱元璋):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2)内阁制度的形成(明成祖):原因:相权过重、威胁皇权皇帝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亲自掌管1、原因:结果: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最终解决,君主专制走向极端。2、内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名称职权特点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3、内阁的性质:内阁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是法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