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中小学美术教学课后的感悟

观摩中小学美术教学课后的感悟

ID:20703677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5

观摩中小学美术教学课后的感悟_第1页
观摩中小学美术教学课后的感悟_第2页
观摩中小学美术教学课后的感悟_第3页
观摩中小学美术教学课后的感悟_第4页
观摩中小学美术教学课后的感悟_第5页
资源描述:

《观摩中小学美术教学课后的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观摩中小学美术教学课后的感悟  作者:吴伟华观摩中小学美术教学课后的感悟  作者:吴伟华观摩中小学美术教学课后的感悟  作者:吴伟华观摩中小学美术教学课后的感悟  作者:吴伟华来源:湖北省利川市教学研究室  自课改以来,我听了不少的公开课和随堂课,并几次到其他地区参加美术培训活动,观摩了许多中小学美术优质课,这些课水平很高,不愧为教学技艺的展示,更是当前最前端的教学理念的汇集,本人有幸能观摩学习,这本身对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经过观摩、学习,加上自己的品味、思考,有了如下感悟:  一、美术课程本位的回归  1、加强直观演示,重视视觉因素  这些

2、课,大部分老师能亲自示范,确实教师的示范不光能够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还能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老师的才华可以征服学生,从示范中,学生能够从欣赏变为模仿进而进入创作,即:欣赏→模仿→创作。  确实,最基础的美术技法是需要老师的扎实传授。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课是八年级的《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老师本身具备良好的教学基本功,一上课便用毛笔当堂写出了课题,字写得潇洒飘逸,一下子就征服了学生和包括听课老师的心,在后来的教学中,老师不断地启发学生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特征,内在结构、明暗以及色彩关系,老师用笔不断地示范各种神态的人物、小鸡的

3、不同画法,了了几笔,却达到了“形神兼备”的程度,从技法技巧上教学,使学生学到了扎实的美术技法,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础。  2、深挖人文内涵,强调拓展延伸,这些课大部分老师都做到了人文内涵的挖掘,美术课除了要进行造型技能的训练外,更要有人文底蕴的烘托,许多课都能深挖其中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在学习美术技法的同时了解了更多的文化知识,丰富知识结构。比如有些课能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并将作品放在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作品中发掘出人文内涵。例如:有一位教师在讲《土家乡场》时,组织学生在土家的头饰上和穿着上与汉族人的穿着上进行对比。老师问学生为什么汉族和土家族

4、的人穿戴不一样?请学生发表意见。学生们经过讨论,从开始讲尊重民族习惯,然后拓展到民族大团结。经过讨论,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注意这样一条不起眼的道具。他们从服饰接触到了作品的主题——画家对土家族人民的赞美。如果画家不具有对土家人的热爱,就不可能画出这样个有深厚的人文精神的作品。这位教师对这条服饰抓得好,抓得准确,她用服饰作为突破口,把教学过程变成了一个体验与理解不断加深的过程。  二、有待商榷的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把握  有许多课由于是公开课、示范课,所以老师往往都动足了脑筋设计教案,为自己的课程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教学环节,但过多的环节却会使得一些课偏离了原来的教

5、学目标,无法挖掘其中的课程深度。例如《会变的线条》一课,本课原来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不同的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并能用不同的线条组织一幅幅画面,而本人认为会变的线条最为精彩的部分正是学生能运用不同种类的线条来表现事物的美感。可在本课中由于老师运用的环节太繁、太杂,因此没有时间去恰当地引导学生感悟不同种线条的合理组织,会给人带来的美感,没有及时地讲述线条流畅,以及线条有秩序、有变化,会给人带来的装饰美感。学生操作时就无法在整个过程中突出线条美,所以有的学生在创作中居然拿出工具尺来表现线条。这样的线条,就只能是“死”线条一个,由此就失去了线条带给人们的美感,单

6、调乏味,这样教学也忽视了本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即难以感受线条变化的美。  2、教学形式包装过度  优质课一大蹩脚就是形式花样百出,内容稀少,一节课热热闹闹的下来学生什么也没学会。《装点我的居室》(八年级下册)一课我认为就有这样的问题,首先老师将黑板设计得过于花哨,老师在对居室适合挂什么样的作品的讲解时,过于简单,分析、示范自始自终不够到位,学生获得的直观感受较少、引导较少,因此在创作时,老师要求学生画一张画,然后让他们亲自装点居室时,学生的创作热情受阻。而在评价环节时,按要求来评析居室里挂上的美术作品是否适合时,大多数学生无法按主人的文化品位、情趣和个性,去陈设作品

7、,因此,本课就没达到教学的目的。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环环紧扣,课堂更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每个环节都应落实在学生身上,切忌过度包装。  3、课堂教学用电脑,用“剪”和“贴”代替板书。  在中国文化背景里,美术传统讲究“善画者必善书”。作为教书育人的美术老师若字写得“太差”,板书难看而混乱,写错别字,这些确实让别人低看一等。而在上美术课时,这种情况比较普遍,一是部分美术老师专业水平低下,由于“拿不出手”,就来个“干脆不出手”,免得在学生面前丢面子;二是“多媒体教学”的滥用而导致“懒得出手”。这种教学让学生和听课老师看得眼花缭乱。而这些又给人感觉好象老师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