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有效上课常规要求

生物有效上课常规要求

ID:20704300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5

生物有效上课常规要求_第1页
生物有效上课常规要求_第2页
生物有效上课常规要求_第3页
生物有效上课常规要求_第4页
生物有效上课常规要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有效上课常规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物有效上课常规要求文章来  源初中教师网w9  1  一、课前准备  1.学习小组的划分。按三个层次组成5-6人的学习小组,以前后排为宜,指定两名小组长。组长负责全组学习的组织和检测,教师负责各组长的学习和检测。  2.学生预习设计。教师为学生安排二十分钟预习内容,提纲式,不宜过细,而且要与自学指导相衔接。  阅读下一节要讲的内容,时间为上课前一天,由教师提出预习提纲,学生要仔细记录不会的内容。各小组长汇总预习记要,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3.教师备课设计。相对于学生的“先学”,教师则就是要“

2、先备”。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把“教案”转变成“学案”,教师认真备“学案”,让学生用“学案”学习,强化教师的主导意识,“逼”着教师让学生“学”。具体来讲:  ⑴生物有效上课常规要求文章来  源初中教师网w9  1  一、课前准备  1.学习小组的划分。按三个层次组成5-6人的学习小组,以前后排为宜,指定两名小组长。组长负责全组学习的组织和检测,教师负责各组长的学习和检测。  2.学生预习设计。教师为学生安排二十分钟预习内容,提纲式,不宜过细,而且要与自学指导相衔接。  阅读下一节要讲的内容,

3、时间为上课前一天,由教师提出预习提纲,学生要仔细记录不会的内容。各小组长汇总预习记要,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3.教师备课设计。相对于学生的“先学”,教师则就是要“先备”。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把“教案”转变成“学案”,教师认真备“学案”,让学生用“学案”学习,强化教师的主导意识,“逼”着教师让学生“学”。具体来讲:  ⑴备目标。  一要明确。在课堂上要展示出自学目标,提出要求并作出具体指导。  二要具体。关于知识性的内容的教授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从低水平到高一级水平都要有具

4、体要求。  三要恰当。目标不超课标,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⑵备练习。是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首要途径。具体做法:  一是认知目标为主线,设计出课堂上能够进行的集体教学、小组交流和个别辅导三结合的练习题,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分层设计、分层落实。  二是以智能目标为核心,坚持采用启发式教学,设计出利于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利于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趣味性习题。  ⑶备操作。强调将所备知识内容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①复习铺垫有“高效度”。以旧知引入新

5、知,短时高效,平中有奇。  ②导入新课有“强力度”。新课导语要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认识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③传授知识有“渗透度”。精心设计新课知识内容,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的活动,教师设置知识台阶,引导学生步步登高。  ④巩固教学内容“多角度”。通过设置精巧练习,从不同角度和形式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⑤课堂总结“高浓度”。课堂总结尽量做到提纲挈领,力求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形成方法、加强印象和巩固记忆。  ⑷抓集体。  充分发挥集体研究教学的作用

6、。加强备课组的教学研讨,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在每周进行的备课中明确规定备课的重点、难点及讨论事项,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训练、统一反馈、统一检测、统一补差。  二、课堂教学  

7、、导入(2--3分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操作:教师导入  目的:使教学内容承上启下  注意事项:  此

8、环节最终还是为教学服务,切勿为了追求什么趣味性、新颖性等绕个十万八千里的圈再回到教学内容,那样在现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就失去了有效性。  2、学生讨论预习内容的疑问和难点(5--8分钟)  操作:学生自学(或操作实验),教师行间巡视,并个别指导。  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注意事项:  (1)加强督查,及时表扬和激励优秀学生。  (2)重点巡视中差学生,使他们端正态度认真自学。  (3)要面向全体学生。  (4)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分类并写

9、出,供讲评使用  3.检查学生自学效果,讨论更正,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突破难点(15--20分钟)  操作:  (1)学生观察演示操作,找错误。  (2)学生自由更正,各抒己见。  (3)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  (4)引导学生归纳,训练一题多解并上升为理论指导学生应用。  目的:  (1)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  (2)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  (1)明确教的内容。即学生自学后暴露出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