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ID:20704985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5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_第1页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_第2页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_第3页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_第4页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宋宪仁朱兆兴吕文涛王丽段飞雪陈刚王强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医院甘肃嘉峪关735100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系膜脂膜炎(M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MP的CT表现与诊断,其中2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6例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所有病例均进行全腹部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所有病变均位于肠系膜根部,包绕肠系膜血管。6例以肠系膜炎性渗出为主,表现为雾状影,密度均匀;2例表现为肠系膜内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索条影,索条中间夹杂密度较淡的雾状影。6例有假毡膜形成。4例血管周围出现脂肪环征。有占位效应,周围肠管可见

2、受压移位。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诊断;脂膜炎;腹膜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panniculitis,MP)是临床上非常少见的一种疾病,它发生于肠系膜脂肪组织,沿肠系膜血管走行区域分布,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关于肠系膜脂膜炎的报道较少。作者通过对8例肠系膜脂膜炎的CT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木病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8例行腹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并诊断为肠系膜脂膜炎的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

3、41-76岁,平均54.5岁。其中2例经组织病理证实,其余6例根据CT诊断标准做出诊断。仅3例有腹痛的症状而行腹部CT检查,其余均无任何症状,为CT检查时偶尔发现。1例患者肺癌;1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例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例经3-6个月复查,病变未见明显变化。2.CT诊断标准:小肠系膜脂肪组织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高,高于腹膜后脂肪密度,界限清楚,包绕但不侵犯肠系膜血管,可推压邻近肠袢但不侵犯,且除外肠道及腹膜后肿瘤及感染性病变[1】。所奋病例均由3名有经验的CT诊断医生达成一致后做出诊断。1.技术参数应用PhilipsBrilliancel6

4、螺旋CT扫描机或PhilipsBrilliance256iCT扫描机,扫描采用120kV,240〜360mA。螺距为1.375,5mm层厚。8例均进行全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造影剂为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85ml,300mgl/ml,应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注射流率为3.0ml/s,注射开始延迟25〜30S后行动脉期扫描,55〜60S行门脉期扫描。图像后处理重组,采用0.725mm层厚和0.725mm间隔,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对肠系膜病变组织测量CT值。1.结果全部病例病变均位于肠系膜根部,沿肠系膜动静

5、脉血管及苏分支走行分布,矢状位示腹主动脉前方呈上下长、左右宽、前后窄的扁平状影(图1-6)。其中6例以炎性滲出为主(图1-4),按CT诊断标准做出诊断,表现为肠系膜脂肪密度升高呈雾状或磨玻璃样改变,与周围正常脂肪和腹膜后脂肪分界清楚,肠系膜动静脉血管被包于病变内,均可见假包膜,其中4例包膜不完整,2例包膜完整。2例以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化为主(图5,6),表现为雾状及膜玻璃影背景上出现粗大纤维索条影,病灶边界清楚,其中I例有不完整假包膜。所有病例均可见周围肠管被病变不同程度推移。4例邻近血管周围脂肪密度正常,形成脂肪环征(fatringsign)[1.

6、2](图1、4)。未见肠系膜血管扩张及狭窄改变。未见钙化,未见淋巴结肿大。2.讨论1、病理机制:肠系膜主要是由脂肪组织,以及穿行于脂肪组织内的供应肠道的动、静脉和淋巴管构成,在正常情况下,肠系膜、腹膜及其构成的韧带在CT影像上不易清晰显示,但是血管、淋巴结等结构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表现为相应部位的脂肪密度内夹杂的血管影和小的淋巴结。MP又叫硬化性肠系膜炎、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或冋缩性肠系膜炎,是一种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非特异性的炎症,原因不明,可能与外伤、感染、缺血、肿瘤、免疫异常有关。本组有1例患者合并肿瘤,1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例为类风湿关节

7、炎患者,提示可能MP与肠系膜的血供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奋一定的相关性。MP多见于小肠系膜根部,偶尔也可累及结肠系膜、胰腺周围、大网膜、腹膜后等区域[3】。MP主要病理改变为肠系膜脂肪侵润,慢性炎症和纤维化。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病理上可分为3个亚型[4]:(1)炎性渗出型,病灶以炎性细胞浸润、渗出为主,是临床上发病较多的一个类型。(2)纤维化型,病灶以纤维化或肉芽组织增生为主。(3)脂肪坏死型,以脂肪坏死为主,患者可奋腹痛、小肠梗阻或缺血、腹泻等症状,可有血沉增快。男性多见,年龄20〜90岁。2、CT表现以炎性渗出型为主的肠系膜脂膜炎,CT上表现为肠系膜

8、脂肪密度增高,但仍低于水,呈雾样或磨玻璃样改变[5】,病灶周围或其内可有少许纤维条状影,半数以上可以见到假包膜[6】。本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