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名利熏心的一剂良药

医治名利熏心的一剂良药

ID:20766510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5

医治名利熏心的一剂良药_第1页
医治名利熏心的一剂良药_第2页
医治名利熏心的一剂良药_第3页
资源描述:

《医治名利熏心的一剂良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医治名利熏心的一剂良药——《漫话清高》解读孟晓东  金开诚先生的《漫话清高》是一篇文化随笔性质的说理性散文,思想深刻,富有理趣。文章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入手,旁征博引,论述了清高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清高在当代的社会意义,并大力提倡保持清高的气度,这对名利熏心之人无疑是一剂良药。品读时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作者对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厚的积累,全文旁征博引,融通古今,其中的许多引证看似雪泥鸿爪,却环环相扣,凸显了文章的主线。学习时必须先了解文中所引用的人物典故,在此基础上辨别作者的思想倾向,进而提炼出“漫话”过程中所想要表达的观点。比如,文章开头举出的许由、陶渊明的例子,意在说明古人对“清高”

2、的理解。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心理中,“清高”是一种与世俗的价值取向相悖离的思想和行为。清高的人一般不趋同于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因而不会获得较多的物质享受和社会地位。又因为这些人都具有常人不及的才能,所以在历史上人们一直以“清高”二字来褒扬他们。接下来所举的李白、孟浩然的例子,意在说明“清高”标准在人们心目中的不确定性,从而证明“清高”在传统文化里并不是一个必须弄清楚的概念,它只代表着一种不从众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由此可见,古代的“清高”算不上是一个重要的为人处世的准则,更算不得是对一个人的较高的评价。  对说理性散文文本的解读一定要联想到所学的有关作品的背景、作者及社会生活知识

3、,展开知识迁移,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既要读出其表层意思,更要读出其“弦外之音”或“深层内涵”,发掘出实中之“虚”。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含蓄委婉,以叙议结合的方式表达观点。通常是在所举的事例后加一些议论性的反语,欲擒故纵,似褒实贬。比如,文中叙述完“许由洗耳”的例子后说道:“……唐尧是人人称颂的圣君,圣君是因为给天人办了好事所以受到称颂;然而他所选的接班人却不愿为天下人办事,不愿办事却同样受到称赞,真不知是什么道理。”文中类似这样的语句还有很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于这样的语句中,仔细玩味才能够体会出作者的观点。  “清高”一词,大概屈原的故事。屈原被楚王流放后悲愤地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

4、我独醒。”这个清与醒,就是“清高”一词最早的雏形吧。《现代汉语词典》对“清高”一词的解释是:人品纯洁高尚,不同流合污。这个解释未免有些笼统,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语的内涵已扩展到了很广的方面,已经成为一种精神。首先,清高是一种骨气或曰气节,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其志不畏鬼神,其洁堪比日月,出污泥而不染,杂于人群而不垢。其次,清高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与境界。追求的是一种人格的魄力,达到的境界是人性的至善。然而,清高是一朵昂起头的玫瑰,既有怡人的芳香,也有冷冷的尖刺;清高不仅要有腊梅的傲骨,更要有大海的宽广。因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有人感慨地说:“清高不复来矣,清高无存矣。即使有,也是微弱如

5、荧火,短暂如昙花。谁还在坚持最后的清高?谁还在向世俗做最后的挑战?”由此看来在当今社会是有必要重新思考并找回“清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