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好辩哉: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

岂好辩哉: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

ID:20774521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6

岂好辩哉: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_第1页
岂好辩哉: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_第2页
岂好辩哉: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_第3页
岂好辩哉: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_第4页
岂好辩哉: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_第5页
资源描述:

《岂好辩哉: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岂好辩哉: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岂好辩哉: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岂好辩哉: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岂好辩哉: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岂好辩哉: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岂好辩哉: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岂好辩哉: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王彬彬  所谓“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把三千万城市青年变成农民的运动,是让三千万城市青年与农民“相结合”的运动。站在城市这一面,人们可以说,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三千万城市人被迫“下放”到农村——实际上,人们也一直是这样概括这场运动的。但站在农村这一面,却不得不说,这场运动的实质

2、,是农村被迫接受三千万非亲非故、素不相识的城市人。“知青”的身份是与农民紧紧连在一起的,或者说,是农村赋予了原本是城市青年的三千万人以“知青”的身份。“知青”身份的确立和延续,“知青”活动的开始和展开,都是在农村这“广阔天地”间进行的,都是在与农民的接触中实现的。完全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年的农民,也就没有当年的“知青”;如果没有当年的农村,也就没有当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知青”对农民的感受、认识,农村给“知青”带来了什么,固然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重要内涵。但农民对“知青”的感受、认识,“知青”给农村带来了什么

3、,也应该是构成这一历史运动的一部分。  有一本书,收录了一百个“知青”对当年乡村生活的回忆。一百个人的回忆当然不能说就能反映三千万“知青”乡村生活的全貌。但即使能让三千万当年的“知青”每人都将自己乡村生活的经历写出来,就能展示这一历史运动的全貌么?如果找一千个当年的农民,让他们谈谈对“知青”的感受、认识,让他们谈谈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看法,那谈得肯定与“知青”们大不一样。而农民的看法,难道不也有充分的资格成为对这一历史运动的回顾和总结?如果有人肯下一番功夫,采访一定数量的对“知青”有切身体会的农民,请他们谈谈对“知青

4、”的印象,再整理成书,与“知青”的回忆形成对照,那至少是一件不无趣味的事。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时,我是一个刚上小学的乡村孩子。在此后的十年里,我与“知青”有过深切的接触。对于“知青”的“上山下乡”,我有我作为一个乡下人的看法,当然,我更有我作为一个乡下人的记忆。  移民,是人类史上的一种常见现象。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多次不同方式的移民运动。移民运动,通常会对移民和移居地双方都产生影响。移民会给移居地带来别样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从而会程度不同地使移居地原有居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当然,移民更可能调整自己

5、以适应移居地固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专门研究中国移民史的学者,我想请教他们:发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千万城市青年的“上山下乡”,是否也可视作一种特殊的移民运动?以后的人在写中国移民史时,是否也可将这场运动作为其中的一章?  如果将“知青”作为一种移民,那可以说,他们对农村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几乎谈不上的。按常理,“知青”从城里来,应该多多少少地给农村带来些“城市文明”,多多少少地向农村人展示一点城市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并引起农村人的仿效和追随。但这种情形并没有发生。这原因不难理解。首先,从理论上说,“知青”

6、是以一种受教育者的身份来到农村的。他们来到农村,就是为了用汗水把自身原有的一切——从生活习惯到思想观念——都清洗掉。他们的目的是要“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而不是要引导贫下中农向自身看齐。再说,那个年代的城市,也并没有多少“城市文明”可让他们带下乡去。  不过,“知青”还是给农村带来过一些东西,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农民的一项新的可能罪名:“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罪”。当时农村里,就连我这样的孩子都知道,“下放学生”是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与他们发生冲突,弄不好,就会犯法,就会被认为是“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而被公安局抓去。究

7、竟与“下放学生”发生怎样一种性质和程度的冲突,才算是犯法,没有明文规定,农村人心里也不清楚,那最稳妥的办法,便是避免与他们发生任何冲突。一方面说是要让“知青”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成为合格的农民;一方面又在法律上赋予“知青”以特权,从法律上在“知青”与农民之间掘开了一条鸿沟。为保证“知青”的“上山下乡”能够顺利进行,这样做当然有必要。但这也就等于同时宣告诸如“接受再教育”、“打成一片”一类口号不过是谎言。在法律上给予“知青”特别的保护,是为了避免“知青”受当地人欺侮。但我不得不说,这种对“知青”的特别保护,却不可避免地把当地人

8、置于被欺侮的境地。  将“知青”一概而论,当然很不合理。我知道,“知青”相互之间的差别,有时大到除了同是“知青”外,再无共同之处的程度。有些“知青”与农村人建立了很和善的关系,但也有人成了农村人的欺凌者,成了地方上的一霸,令当地人望而生畏。  当然,这只是很粗略的区分。也有些“知青”,平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