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要点

[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要点

ID:20788167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6

[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要点_第1页
[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要点_第2页
[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要点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要点  上海市语文中考从2003年起增加了文言文课外语段的考查,分值从2003年的8分至2006年的12分,绝对值呈递增趋势,占卷面文言文阅读总分的三分之一左右。  不少同学反映,课外文言文浩茫若大海,如何复习常常让他们头痛。我认为必须要认真扎实地学好课内文言文,其次是尽量做到平时常读课外文言短文,每天一个短篇。  另外,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复习重点。4年来,课外文言短文阅读考查的内容主要是解释实词、解释文中重要句子和理解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实词的解释是课内至课外的迁移。如2003年的“其始折旋疾徐”加点字“徐”与《核舟记》里的“清风徐来”

2、的“徐”意思一样。“乃四顾胆落”与《狼》中“顾野有麦场”意思相仿;又如下面例句中的加点字的解释在所学课文中都出现过:2004年的“席上食菱”、“欲以去热也”,2005年的“徙衽以从阴”、“其阴逾去”,2006年的“使秦西巴持归烹之”、“居一年,取以为子傅”等。但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只有全篇疏通,词的把握才准确,所以平时复习,还要加强对全文句子的解释。这样,全文的内容也了然于心,文章的中心也易于把握。  全文解释的把握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统览全文,掌握大意  ■其次直译为主  如对“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的解释在理解每个字的词义的基础上作这样的解释:这个

3、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直译可借用组词的方法解释。如解释“椎鼓径进”中“径”解释“径直”,“进”解释“前进”。  ■第三,人名、地名、专有名不解释  如“秦西巴”、“南阳”、“菱”等。  ■第四,注意特殊句式  如省略句,应根据文章前后联系补足省略部分。如“遂以为尽操舟之术”句省略了主语,应解释为“楚人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还如判断句,应根据判断句的特点,解释时不可漏写判断词“是”。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应解释为“陈胜是阳城人”。另外注意倒装句、被动句等。如“惟读书为务”“惟命是听”,“今子欲安之”、“书生感其义”、“异哉,人之颈也

4、”、“甚矣,汝之不惠”等。  理解短文所蕴含的道理,要善于提取文章重要信息,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如“秦西巴纵麑”片断中,短文题目暗示我们将重点关注秦巴西,作者的情感观点在“弗忍”、“取以为子傅”、“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已经有体现了。把握准确,回答“启示”类的题目不难了。  最后,要善于设计一些不同类型的开放题进行思考,使自己的思维灵活起来。  近年来每年中考的题目类型设计略有不同。如“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平时训练注意灵活多角度提问,如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

5、、文中人物性格特点、用一个成语或谚语概括短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等等。  日积月累多读文言文,不仅能让你充满信心应对中考,还必然会增加你的文化积淀,提高思想修养。   上海市实验学校顾桂萍  新民晚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