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例谈

[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例谈

ID:20788183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6

[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例谈_第1页
[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例谈_第2页
[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例谈_第3页
[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例谈_第4页
[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例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例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例谈河北省宽城一中高志军  高考现代文阅读分值高,[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例谈河北省宽城一中高志军  高考现代文阅读分值高,[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例谈河北省宽城一中高志军  高考现代文阅读分值高,[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例谈河北省宽城一中高志军  高考现代文阅读分值高,难度大,很多同学望而生畏,其实,无论什么样的钉子,没有拔不下来的,这里我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参照法,希望给同学们的现代文阅读解题带来帮助。  1、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题干能显示答题字数,参照题干,认真

2、审题,能够让我们做题方向十分明确。  例如2004年全国卷《老家》,20题: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的心情。  经过参照题干,我们会认识到,这里不仅要答出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还要体现题干中的“分析”二字,答出作者思念故乡、尊重故乡却不想再回去的原因。  还如2004年湖南卷《翡冷翠山居闲话》,20题:在畅叙如何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之后,作者在最后一段做了怎样的拓展与深化?  有些同学把题目理解成“作者在最后一段是怎样进行拓展与深化的”,把这题答成一个动态的过程,就是没有认真参照题干。其实“做了怎样的拓展与深化”,要的是一个结果,即

3、作者在最后一段做了什么样的拓展与深化。  2、现代文阅读选择题题支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或为做前面的简答题提供参照,个别时候还能以题解题。  选择题里的五项内容中多数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带着这些信息阅读原文,增强阅读的针对性,并在阅读中对选项内容进行辨析。这些信息在个别时候可以帮助解决前面的主观题。  例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的阅读《老家》,参照21题D项内容,就可以帮助组织20题的答案。  关键词主要包括指示代词、关联词等,关键句主要指中心句、承上启下句等。通过参照这些词句,我们就找到了寻找答题有效信息的路径。  1、参照指示代词  例如2004年

4、北京卷第21题:①普希金“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是怎样的状态?  在文中找到“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所在的语句,“这是他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这里有个指示代词“这”,所以答题区间在上文,经过确认,答题有效信息为:每当他诗情洋溢时,形象便在脑海里缤纷涌现。  还如1994年高考第28题,请用文中的词语,稍加组织,填入空格,不超过20字,注意前后的衔接。  文中用“暴发户造谱牒”、“野孩子认父亲”作喻,来说明当时_____现象。  我们首先在文中找到相应语句:“这类暴发户造谱牒或者野孩子认父亲的事例,在文学史上常有。”由于这句话有指代性词语“这类”,所

5、以我们需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寻找有效信息,然而前面文句中紧挨这句的是一个例子,那么,这个例子是为谁而举的呢?我们顺藤摸瓜,把目光继续前溯,就找到了这句话:“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这句话中又涉及一个代词“它”,同样,我们顺藤摸瓜,又找到了“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这样我们就找到了答题有效信息,最后整合为答案:新风气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  2、参照关联词  例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话说知音》,21题: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

6、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在文章第三段找到“唐突地劝慰他”所在语句,然后从这句后面找到答题有效信息:“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经过整合可以做为答案。然而这只是完成答案的一半要点。因为第四段开头有个关联词语“更何况”,通过参照“更何况”,我们受到提示,第四段还有答题有效信息。于是我们找到这样的语句: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艺术的

7、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经过整合可作为第二个答案要点。  3、参照中心句  例如2004年高考湖南卷18题:填空。作者认为,要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你______,______,不必带书。  带着题干中的信息,我们到原文确认一下,会在第一段的第一句找到“要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在第四段的第一句找到“不必带书”,这每段的第一句基本就是每段的中心句,通过参照这些中心句我们就有了解决这道题的很好思路。“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并且你不但不须约伴,每逢这样的游

8、行,你也不必带书”,在这些中心句中提取信息,就有了最后的答案。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看标题我们能了解文章基本内容、主旨等。文末注释能帮助我们理解文中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