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4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ID:2079563

大小:23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1-14

4雨水集蓄利用技术_第1页
4雨水集蓄利用技术_第2页
4雨水集蓄利用技术_第3页
4雨水集蓄利用技术_第4页
4雨水集蓄利用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4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雨水集蓄利用技术8.1概述雨水资源的利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凡是利用雨水的活动都可以称为雨水利用。如兴建水库、塘坝等开发利用地表水的活动,打井开采地下水的活动以及人工增雨等活动。而狭义的雨水利用是指直接利用雨水的活动,如利用一定的集雨面收集雨水用于生活、农业生产和城市环境卫生等。本书所述及的雨水利用是指狭义上的利用。8.1.1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生命资源,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地球上70%的面积是海洋,因而水资源总量中97.5%是不可能直接利用的海水,淡水资源只占2.5%,而可以直接利用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淡水资

2、源,仅为淡水资源总量的0.26%。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排污量大增,又导致水源的污染;森林等植被破坏使得生态失去平衡,也会造成雨量减少,地下水的补充量减少。目前,世界上大约有90个国家,40%的人口出现缺水危机,因此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联合国于1997年发出淡水资源短缺的警报:“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下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³,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2300m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被列位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08个。

3、据统计,全国城市目前日缺水量达1600万m³,每年因缺水损失工业产值1200多亿元。全国农村每年缺水约300亿m³,有5000多万人和2.5亿头牲畜饮水困难。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干旱日益严重,全国每年受旱面积达2000多万hm²,因干旱粮食减产达150亿kg左右。面对水资源的紧缺局面,解决的办法是开源节流,首先要保护现有的水源,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节约水源,如农业上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工业上治理水污染、利用废水,国家调节供水政策,提高水价等。在开源方面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但工程量大,工期长、耗资大。而充分开发雨水资源则是切实可行的办法。目前我国对天然降雨的利用

4、率只有10%,与国外利用率高的国家相比,可利用的潜力很大。我国降水量在250mm以上的地区很广,且降雨集中在6~9月,荒坡山地、路面、场院和屋顶等设施为聚集雨水创造了有力条件,这些地方都可以进行雨水的开发利用。8.1.2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与展望(一)国内外发展概况雨水利用是一项古老的使用技术,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中东地区,就有收集雨水用于生活和灌溉。在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和中国的新疆,2000多年前就建造了坎儿井用于灌溉。约1500年前以色列的纳巴秦人利用年降雨量仅100mm的雨水资源,在沙漠中种出庄家。在墨西哥、秘鲁和南美的安第斯山山坡上,1000多

5、年前就建造起来能灌能排的雨养梯田。几百年前印第安人就收集雨水种植玉米、南瓜和甜瓜。本世纪中期,以色列制订了“沙漠花园”计划,实施多种形式的雨水集蓄工程,在沙漠上种出了庄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80年代以来,雨水集流系统得到迅速发展,在一些多余的国家也得到发展,雨水利用范围也从生活用水向城市用水和农业用水发展,如东南亚的尼泊尔、菲律宾、印度和泰国,非洲的肯尼亚、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坦桑尼亚和马里等国。工业发达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法国、瑞典等国都在开发利用雨水。特别是联合国1981~1990年的“国际饮水及卫生十年”计划的实施,使雨水利用的现

6、代化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1982年6月在美国夏威夷召开了第一届雨水集流利用的国际会议,成立了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1995年6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了第七届雨水集流系统协会,进一步推动了雨水的开发利用。我国雨水集蓄工程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500年前,安徽寿县就修建了大型平原水库,拦蓄雨水,用于农田灌溉。秦汉时期,在汉水流域的丘陵地区修建了库塘,对雨水进行拦蓄和调节。在西北黄土高原等干旱半干旱山区人民在同干旱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雨水利用技术,如土窖、大井口、坎儿井和蓄水塘等设施外,还改进了修筑梯田、沟筑土坝、粮草轮作等就地蓄雨措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

7、由于社会历时的原因,这些措施并未得到迅速的发展,仍未摆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解放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由于北方干旱日益严重,水资源日益紧缺,在国际雨水集流事业的推动下,国家重视了这方面的研究。从80年代就开始了雨水利用技术和水资源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七五”期间北京开展了城市雨洪利用技术研究。80年代末以来,各地发展较迅速,如甘肃省实施的“121”雨水集流工程(每户建100m²左右的雨水集流场,打2眼水窖,发展1亩庭院经济),内蒙古实施的“112”集雨节水灌溉工程(一户建一眼旱井或水窖,采用坐水种和滴灌技术,发展2亩抗旱保收田),宁夏的“窖水蓄流工

8、程”,陕西的“甘露工程”,还有山西、河南、河北等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