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子》有感 张琳瑛

读《孟子》有感 张琳瑛

ID:20818213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6

读《孟子》有感 张琳瑛_第1页
读《孟子》有感 张琳瑛_第2页
读《孟子》有感 张琳瑛_第3页
读《孟子》有感 张琳瑛_第4页
读《孟子》有感 张琳瑛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孟子》有感 张琳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读《孟子》有感金融学院保险2023405127张琳瑛《孟子》书作为中国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对后代影响极其深远。孟子在两千多年前说过的,当时就被人认为“迂”的话,在今人看来,恐怕就更“迂”了,但是,如果平心静气细细体会,就可以发现,孟子所说的这些“迂”话中,也的确道出了一些关于人类社会,关于人自身的带有普遍性的真理,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富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儒家学说的内涵。孟子在儒家学说理论上的贡献,突出表现于:尽心知性以知天,存心养

2、性以事天的“天道”与“心性”学说;强调仁义内在的“性善论”;以“仁政”和“王道”为内容的社会政治主张;以“民为贵”和“以民为本”为核心的政治历年。这些都大大地发展和深化了孔子的思想,也为后来儒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思想范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正因为对儒家学说的发展,孟子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后世称其为“亚圣”。在孟子看来,良心本心是道德的本体,它不仅遇事不能自已,当下在呈现的同时发射出巨大的力量,逼使人们必须按它的要求去做,向善去恶,奋进不已。如果人们按照良心本心的要求做了,就会体验到愉悦和满足,即使杂利欲方面受到损失也毫不在意。抢救入井

3、孺子,自然会有体力的损耗,甚至有生命的危险,但这些并不能阻挡本心本体的命令;箪食豆羹,乎尔与之、蹴尔与之而不受,自然会肠胃受苦甚至有饿死的危险,但这并不能成为违抗本心本体的命令的理由。因此,如果不被利欲蒙蔽,本心本体必然发用,体用相连,不隔一层。性善论的这个特点,在入学发展史上又叫切记己功夫、知行合一,是心学的一大优点。但是人们往往对这个优点缺乏深切的了解,不明白其中的理论根据是什么,甚至对知行合一的说法也产生了许多的误解。如果以“伦理心境”来解释,这个问题就比较清楚明白了。所谓知之必行、体用无间,听上去很神秘,实际上只是因为“伦理心境”中有

4、好善恶恶、近是远非的内容,鞭逼人必须依此而行罢了。再比如,孟子论良心本心常常讲到志气、气节的问题,这也可以从“伦理心境”角度作出解答。为什么万钟之禄虽然丰厚,若不合礼仪也不能接受呢?因为孟子在成长过程中受良好的教育,孔子重义而轻利、富贵如浮云的价值选择对他的影响很大,使其心理境界大大高于他人,所以才能作这样高层面的选择,才能讲出如此浩然之气的千古名言来。当时杨墨并起,天下之言并不归杨,则归墨,孟子为捍卫孔子之道与人辩难,人心必正,邪说必息,彼行必拒,淫辞必放。孟子之所以如此,只是因为他时时一尧舜和孔子为榜样,常常以“不免为乡人”而忧虑,境界到

5、了这个高度,逼使他“不得已也”。总而言之,性善的根据全在良心本心,良心本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伦理心境”。因为受过教育的儿童以及思维健全的成人内心都有“伦理心境”,所以人人都有诚善之性,只是因为孟子不懂得“伦理心境”的来源,所以才将这种善的根据归于天赋,说善是生而即有的。性善论的主要奥秘就在这里。“仁”和“义”孟子思想中两个重要的范畴。“仁”基本含义,就是爱人。从字形上看,“仁”是两个人在一起。假设世界上只剩下两个人,这两个人在一起会干什么?是互相斗争,拼个你死我活;还是互相关爱,相濡以沫?看来还是后者可能性大一些。可见,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

6、,是人类灵魂的最终依托。然而,世界毕竟不知识两个热病的世界,而是由许许多多人组成的人类社会,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人光凭爱的感情行事,并不能使社会太平。有的时候,爱失去了理性的控制和引导,还会惹出麻烦来。所以必须有理性的精神来对人的感情进行引导和规范,使人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适宜的,什么是不适宜的。这种理性精神就是“义”。“义”的基本含义就是适宜。“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仁”的一种节制,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从根本上实现“仁”。孟子把“仁”比做人们安身的家,把“义”比做人们行走的路,这个比喻十分精妙。有“仁”这样一个温暖的家,可

7、以安身立命,当然很幸福;但别忘了,出门走路开车,要遵守“义”的交通规则。否则乱闯乱撞,丢了小命。就回不了家了。说到“义”,必然涉及到“利”。孟子最反对人讲“利”。“义”与“利”也并不总是对立的。关键在于,出发点应当是“义”而不是“利”,用心应当是“义”而不是“利”。面对可能获得的“利”,要仔细掂量掂量是不是符合“义”,不能见利忘义。仁是一定能够战胜不仁的,人道是一定能够战胜非人道的,这就好比水一定能够扑灭火一样。但是这个问题也要辨证的看,如果水太多,火太大,水就扑不灭火了。如今行仁道的人太少了,这就好比要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柴火燃起的熊熊大火,

8、杯水车薪,当然不起作用。不仅扑不灭大火,连这一杯水也要被大火烤干了。君子的仁爱是博大而普泛的,同时也是有差别的。对于自然界的万物,君子爱护他们,珍惜他们,但却不是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