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PPT病理学课件.ppt

动脉粥样硬化-PPT病理学课件.ppt

ID:208290

大小:7.77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7-07-03

动脉粥样硬化-PPT病理学课件.ppt_第1页
动脉粥样硬化-PPT病理学课件.ppt_第2页
动脉粥样硬化-PPT病理学课件.ppt_第3页
动脉粥样硬化-PPT病理学课件.ppt_第4页
动脉粥样硬化-PPT病理学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脉粥样硬化-PPT病理学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病理教研室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概述: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是指一组以动脉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为特征的动脉硬化性疾病,包括三种类型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最常见和最具有危害性的疾病。二、动脉中层钙化,较少见,好发于老年人中等肌型动脉,表现为中膜钙盐沉积及骨化。三、细动脉硬化,常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主要是细小动脉玻璃样变。动脉粥样硬化(AS):AS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平滑肌细胞(SMC)和结缔组织增生,引起内膜

2、灶性纤维性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使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AS主要并发症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中风、和四肢坏疽等。发病情况:我国呈上升趋势,北方高于南方,中老年人多见,40-49岁发展最快。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危险因素:1.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脂蛋白:CM、HDL、LDL、VLDL。高胆固醇(TC)和高甘油三酯(TG)是AS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正常情况下,以上两者主要结合在LDL分子内。浸润和沉积于大、中动脉内膜的病变。2.高血压3.吸烟4.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5.遗传因素6.其他因素年龄、性别、体重、感染等。(二)发病机

3、制:演示机制未明1.脂质作用2.内皮细胞损伤作用3.单核-吞噬细胞的作用4.平滑肌增殖的作用二、病理变化(一)基本病变:演示好发部位:大、中动脉,最常见腹主动脉,其次为冠状动脉、降主动脉、颈动脉和脑底Willis环。尤为动脉分叉、开口处的血管凸面。四期病变:1、脂质条纹:肉眼:动脉内膜上长短不一、宽约1-2mm的黄色条纹或针头帽大小的斑点,平坦或稍微隆起。镜下:大量泡沫细胞、SMC淋巴细胞、基质脂质条纹2、纤维斑块:肉眼:隆起于内膜的灰黄色斑块,斑块直径约0.3-1.5cm,可相互融合。镜下:病变主要有三个区组成①纤维帽:由密集胶原纤维、散在SM

4、C和少量弹力纤维和蛋白聚糖组成,可玻璃样变性呈瓷白色。②脂质区:由FC、细胞外脂质和坏死碎片组成。③基底部:由增生的SMC、结缔组织及炎细胞组成。纤维斑块纤维斑块纤维斑块3、粥样斑块:(粥瘤)肉眼: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切面:纤维帽下方,有多量黄色粥糜样物镜下:表面:纤维帽其下方:胆固醇结晶、坏死物、钙化底部及边缘见肉芽组织、淋巴C、泡沫C、中膜SMC萎缩,弹性纤维破坏外膜:毛细血管新生、结缔组织增生粥样斑块粥样斑块粥样斑块粥样斑块粥样斑块4、继发性病变:演示继发性改变成因后果斑块内出血斑块内新生毛细血管破裂动脉管腔阻塞程度加重斑块破裂斑块表面纤维

5、帽破裂形成粥瘤溃疡和附壁血栓血栓形成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暴露内皮下胶原阻塞血管管腔、脱落形成栓塞钙化钙盐沉积于坏死物中动脉壁变硬、变脆动脉瘤形成中膜萎缩,弹性下降在血管内压力作用下发生病理性膨出破裂造成致命大出血复合病变斑块内出血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二)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后果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见第二节)2.脑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长期供血不足导致脑实质萎缩;急性供血中断导致脑梗死。3.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发生在肾动脉开口及主干近侧,亦可累及弓形动脉和叶间动脉,引起顽固性肾血管性高血压,及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性

6、固缩肾。4.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见于下肢动脉,引起间歇性跛行;完全阻塞时可发生足趾部干性坏疽。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足部干性坏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