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图文课件

小儿发热图文课件

ID:20831522

大小:304.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0-16

小儿发热图文课件_第1页
小儿发热图文课件_第2页
小儿发热图文课件_第3页
小儿发热图文课件_第4页
小儿发热图文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发热图文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儿发热巨鹿县医院付跃勇一、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腋温如超过37.4℃可认为是发热。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和入侵病原作战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二、发热常见问题第一问题:发热是否马上用药?一般如果孩子体温小于38.5℃,精神较好,可以暂时不用药,适当给予物理降温、擦浴、多喝温水等办法,观察孩子的体

2、温变化即可。第二个问题:发热是否会把孩子“烧傻”?一般不会,例如咽炎、肺炎、扁桃体炎等所引起的发热不会影响脑细胞,自然也不会烧傻;但如果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等),则有可能。如何区别一般感染和脑炎的感染呢?脑炎、脑膜炎一般都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萎靡、嗜睡、抽搐、头痛、喷射样呕吐、精神异常等。第三个问题:什么情况需马上就医?1.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和高热伴极度烦躁的患儿,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很有必要。2.3个月内婴儿发热;3.发热持续超过5天;4.发热>40℃且通过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能在2小时内有效降温;5.小儿行为明显改变:如不爱玩、没有食欲、很

3、少说话、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或突然出现以前从没有过的特殊表现;6.尿少,提示脱水,如婴儿每天尿湿尿布<3块,或大一些儿童8~12小时没有尿。三、症状1).发热的分级(腋温)   (1)低热37.5~38.0℃;   (2)中等热38.1~39.0℃;   (3)高热39.1~40.0℃;   (4)超高热40℃以上。2).按发热时间长短可分为   (1)短期发热发热<2周,多伴有局部症状和体征;   (2)长期发热发热时间≥2周,有些可无明显症状、体征;   (3)原因不明发热(FUO)发热持续或间歇超过3周,经体检、常规辅助检查不能确诊者;   (

4、4)慢性低热低热持续一个月以上。四、病因1.短期发热(发热<2周)   短期发热在儿科多数由感染引起,一般预后良好或属自限性疾病。2.长期发热(发热≥2周)1)感染性因素是发热的最常见原因,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2)非感染性因素1、血液病与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2、变态反应疾病如药物热、风湿热。3、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4、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危象。严重失水或出血、热射病、中暑、骨折、大面积烧伤

5、、脑出血、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3.慢性低热(长期低热)   指起病较缓,体温在37.5~38.0℃,持续4周以上者。40%为感染性发热,57%为非感染性发热,3%原因不明。五、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降低,多为病毒感染。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为细菌感染。外周血中有异常淋巴细胞提示病毒感染。幼稚细胞则提示白血病。(2)长期发热患儿血培养,检查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原、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肝肾功能、支原体抗体和类风湿因子等,还应做结核菌素试验。(3)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考虑为消化系统感染者。(4)尿常规当伴

6、有泌尿系统症状时检查。 (5)脑脊液检查当小儿高热伴有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 (6)骨髓穿刺当小儿高热伴有贫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2).其他检查   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可进行有关辅助检查,如X线、CT、磁共振、B型超声、心电图等检查及活体组织病检。六、治疗1)治疗原发病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对小儿发热不能单纯地着眼于退热,而应该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治疗原发病。2.退热治疗高热持续不退的患儿,为避免引起脑细胞损伤和由于体温过度升高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适当的降温措施。最简单的退热方法是物

7、理降温:减少包被、衣物,洗温水浴,温水或稀释酒精擦拭(40-50℃左右)对于38.5摄氏度以下的发热,不必匆匆降温退热。见烧就退,可能掩盖病情,不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长期急于退热可导致免疫力的降低。如物理降温效果不佳,且体温大于38.5℃,则需给予退热药物口服(臣功再欣、安瑞克等)七、饮食1)、首先要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汤类),如米汤、牛奶、蛋花汤、稀粥、藕粉、肉末面条等,同时也可以多补充水分。为了弥补宝宝发热期间的营养损失,应每日加餐1-2次,需要提醒的是这样的加餐一直要到疾病恢复后1-2周后停止。2、食物要软、易消化、清淡,如米汤、稀粥、乳制品、豆

8、制品、蔬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