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ppt[1]

《咬文嚼字》ppt[1]

ID:20833523

大小:502.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0-16

《咬文嚼字》ppt[1]_第1页
《咬文嚼字》ppt[1]_第2页
《咬文嚼字》ppt[1]_第3页
《咬文嚼字》ppt[1]_第4页
《咬文嚼字》ppt[1]_第5页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ppt[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语文公开课2013.10.24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黄庭坚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小妹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东坡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突出特征“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2、,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至今,骚人墨客举不胜举,名家名篇灿若星河。可是,这些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的雕琢,才成为千古绝唱。比如,大家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就经过多次推敲。这种推敲,在古诗文里称为“炼字”,在今天,有位美学家称之为——咬文嚼字朱光潜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B.形容卖弄才学。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一、咬文嚼字释义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

3、,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二、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P41第二段本文标题是“咬文嚼字”。按照通常意义来讲,咬文嚼字含有贬义,说的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即过于斟酌字句,或说死抠字眼儿而不顾及精神实质的现象。作者在这里是贬词褒用,借以说明在文学创作和阅读方面“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阐明“在表里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道理。主题

4、三、阅读、理解、探究 并回答下列问题快速阅读文章内容1、思考文章的写作结构。2、找出其中所举的例子;3、思考这些例子的作用(说明什么道理)。本文的基本结构1、从实例(郭老改字)入手,引出论题(1—2)2、提出论题,以(李广射虎)与(贾岛吟诗)来初步论证中心论点(3、4、5)3、以正面例(苏轼写诗)与反面例(套板反应)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6、7)4、水到渠成,加以总结提出咬文嚼字的要求(8)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你是没骨气的文人!你这没骨气的文人!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事

5、例:郭沫若剧本《屈原》中的例子 《红楼梦》中的例子 郭沫若不好的援例说明的道理: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文字的运用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2、王若虚改《史记》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说明的道理:文章的字数不同,意味也不同。文章的好坏,主要是意味,是表达效果,而不在繁简。题李凝幽居闲居

6、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月下门。)过桥分云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贾岛敲推事例:“推敲”的故事说明的道理:文章中字眼不同,意境就不同。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情感。还有:“烟”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苏轼写诗(正面事例)事例:“烟”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苏轼写诗(正面事例)直指意义——燃烧体冒烟联想意义——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联想意义的特征:游离,个性,不易控制惠山泉水泡

7、小龙团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辨析: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返回苏轼写诗说明的道理: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的,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能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事例:写美人、才子等的用语(反面事例)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别离——柳岸霸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

8、风排印书籍——付梓、杀青说明的道理:字的联想意义也容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语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思想要新,语言要新。从这几个例子中,我们明白为什么要“咬文嚼字”了吗?文字和思想感情的不同不同句式(“你这”“你是”)文字增减(李广射虎)不同字眼(推、敲)总结思考归纳: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道理”?实例道理郭沫若改字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王若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