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腧穴重点课件

足太阴脾经腧穴重点课件

ID:20834104

大小:31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16

足太阴脾经腧穴重点课件_第1页
足太阴脾经腧穴重点课件_第2页
足太阴脾经腧穴重点课件_第3页
足太阴脾经腧穴重点课件_第4页
足太阴脾经腧穴重点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足太阴脾经腧穴重点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足太阴脾经腧穴重点郭莫欺足太阴经穴概览本经腧穴分布在足内侧、下肢内侧(内踝下八寸)中间、前缘,及腹胸部的第三侧线,侧胸部上应掌握的解剖标志:趾甲角、足内侧赤白肉际、第一跖趾关节、第一跖骨基底部、内踝尖、胫骨内侧面后缘、胫骨内侧髁、股四头肌内侧头、耻骨联合上缘、胸骨角、乳头、锁骨中点、肋间隙、腋中线等。本经计21穴,重点穴: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体表循行概况起于足大趾端的隐白穴→内踝前小腿内侧中间→内踝上八寸处交于肝经之前→膝骨内侧前缘→腹部(距正中线4寸)→胸(距正中线6寸)

2、→止于腋下第六肋间隙的大包穴足太阴脾经的特色此经归有两大特点:A.此经有两条络脉,多了脾之大络,有两个络穴,一是公孙,二是大包B.在循行方面,内踝下八寸时,足太阴脾经走在中间,和足厥阴肝经交换了位置脾经下肢寻穴图示脾经胸部取穴示意脾经循行示意图脾经主治功用概述主要治疗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所发生的病症脾胃病选穴:太白,公孙,大横,隐白,阴陵泉和三阴交妇科病:隐白,血海,三阴交,太白,公孙小便不利:阴陵泉,三阴交健脾要穴:太白,阴陵泉,三阴交重点腧穴的功用及注意事宜隐白,井穴,一般井穴有泄热和急救两

3、个功效,但是隐白还有良好的止血功能,是妇科崩漏的首选穴位,尤宜脾不统血,外配肝经的大敦同灸;月经过多,尿血,便血亦有用癫狂,惊风,多梦,失眠也有其治大都,注意是个荥穴太白与公孙太白公孙同有功效:治疗脾胃肠道疾病(胃痛,腹胀,纳呆,泄泻,痢疾,便秘);还有治足痛,足肿之用太白个性,输穴,原穴,亦可在体重节痛,脚气,注意进针宜快,此穴容易导致晕针公孙,络穴,多用于胃痛,呕吐(“腹痛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疗”)兼有治心痛胸闷三阴交主治三阴交是足太阴,少阴,厥阴经的交会穴首先用于生殖泌尿系统疾患,在妇科用于月经不调(

4、配穴合谷,足三里,天枢),崩漏,带下,闭经(配穴合谷,地机),阴挺,难产(孕妇禁针),恶露不绝,不孕等;在男科治阳痿(配穴关元,气海,志室),不育,遗精,阴茎痛等;还可以治小便不利(如尿儲留,单用三阴交强刺激)三阴交主治遗尿也可以用(配穴关元,气海,神阙同用)其次有良好的健脾祛湿之功,用于水肿,肠鸣泄泻,便秘等可加配足三里,阴陵泉和复留治疗皮肤病,加配曲池就常用于治疗皮肤病,可选加膈俞,风市;此时有清热凉血,祛瘀生新之用,一切妇科血热血瘀可用治疗各种失眠加用神门一起安神下肢痿痹,脚气商丘,阴陵泉,血海商丘,治疗

5、足踝肿痛,舌本强痛常用阴陵泉,合穴有较好的健脾祛湿之用,脾胃疾病,黄疸;对湿热下注的带下,阴痛效果也不错;加配足三里,内外膝眼,阳陵泉常用于治疗膝痛血海,善养血活血凉血,多用于妇科的血症,对于全身性的则多选膈俞,如贫血还常用于皮肤病如湿疹,瘾疹,丹毒加配三阴交,膈俞,风市大横,大包大横,腹痛腹泻便秘多用,还常用于减肥,加配丰隆,天枢大包,脾之大络,全身疼痛,四肢无力用之“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但注意不能直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