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及其临床常用腧穴总结

足太阴脾经及其临床常用腧穴总结

ID:44159386

大小:36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9

足太阴脾经及其临床常用腧穴总结_第1页
足太阴脾经及其临床常用腧穴总结_第2页
足太阴脾经及其临床常用腧穴总结_第3页
足太阴脾经及其临床常用腧穴总结_第4页
足太阴脾经及其临床常用腧穴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足太阴脾经及其临床常用腧穴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足太阴脾经及其脸穴足太阴脾经、脸穴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脸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9穴)一.经脉循行连舌本,散舌下起始:大趾端(隐白穴)体表循行:大趾一一下肢内侧前(内踝上八寸以下是肝经在前,脾经在中)一一胸腹第三侧线。体内联系:属脾络胃一一上膈挟咽一一注心中连接下经:心中一一接心经。一.主治概要1・脾胃病胃痛,呕吐,腹痛,泄泻,便秘等。2•妇科病月经过多,崩漏等。3•前阴病阴挺,不孕,遗精,阳痿等。4•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下肢痿痹,胸胁痛等。三、

2、常用脸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1•隐口井穴【定位】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②便血、尿血等出血证;③癫狂,多梦;④惊风;⑤腹满,暴泄。2•太白输穴;原穴【定位】在跖区,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胃痛、便秘等脾胃病证;②体重节痛,脚气。3•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定位】在跖区,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主治】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

3、气)等冲脉病证。4•三阴交【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病证;②刀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④心悸,失眠,眩晕;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⑦湿疹,尊麻疹。5.地机郑穴【定位】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主治】①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②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③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④下肢痿痹。6.阴陵泉合穴【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傑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主治】①

4、腹胀、腹泻、水肿、黄疸等脾湿证;②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等泌尿系统疾患;③膝痛、下肢痿痹等下肢病证;④阴部痛、痛经、带下、遗精等妇科、男科病证。7.血海【定位】在股前区,離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韻骨上缘,第2〜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②瘾疹、湿疹、丹毒詐血热性皮外科病;③膝股内侧痛。&大横【定位】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主治】腹痛、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9.大包脾之大络【定位】

5、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主治】①气喘;②胸胁痛;③全身疼痛;④岔气⑤四肢无力。足太阴脾经小结腌穴定位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循行病特殊隐白大趾甲根腹满暴泄V出血证;癫狂,多梦;惊风太白1跖趾关节后V体重节痛,脚气公孙1跖骨基底前下方V神志病;冲脉病三阴交内踝尖上3,胫骨后VVV下肢痿痹心悸,失眠,眩晕;阴虚诸证;湿疹,尊麻疹地机阴陵泉下3VV下肢痿痹脾不运化水湿病证阴陵泉胫骨内侧課VVV脾湿证;泌尿系统血海離底内上2V膝股内侧痛血热性皮外科病大横脐中旁4V大包腋下6肋间气喘;胸胁痛;全身疼痛;岔气;四肢

6、无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