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阶梯》新课案

《理想的阶梯》新课案

ID:20840218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7

《理想的阶梯》新课案_第1页
《理想的阶梯》新课案_第2页
《理想的阶梯》新课案_第3页
《理想的阶梯》新课案_第4页
《理想的阶梯》新课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想的阶梯》新课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理想的阶梯》新课案  2002年11月28、29两天,沪浙苏皖新语文圆桌论坛在我校举行,“问题教学”成了这次论坛的主题。与会的专家,学者就此发表了许多高论,笔者就此也进行了一番思考。现以片言只语求教于大家。  《理想的阶梯》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教这一课,学这一课都有很多内容。我上这一课,采取了删烦就简的方法。针对学生对议论文有一定的基础的特点,我运用当今语文界流行的“问题教学法”,把本文的要点和抽象的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分割成几个代表性的问题,然后随着问题的解决,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且仅用1课时。  第一,根据大家的预习情况,我把文章的要点分为四个大问题:观点问题、

2、照应问题、详略问题、表达方式问题。然后,又把大问题分解为如下小问题:   A:观点问题    ①文章的中心  ②作者从几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论点是什么?  ③“理想的接替属于珍惜时间的人”一节中爱迪生和巴尔扎克的事例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B:照应问题  ①《理想的阶梯》新课案  2002年11月28、29两天,沪浙苏皖新语文圆桌论坛在我校举行,“问题教学”成了这次论坛的主题。与会的专家,学者就此发表了许多高论,笔者就此也进行了一番思考。现以片言只语求教于大家。  《理想的阶梯》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教这一课,学这一课都有很多内容。我上这一课,采取了删烦就简的方法。针对学生对议论文有一定

3、的基础的特点,我运用当今语文界流行的“问题教学法”,把本文的要点和抽象的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分割成几个代表性的问题,然后随着问题的解决,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且仅用1课时。  第一,根据大家的预习情况,我把文章的要点分为四个大问题:观点问题、照应问题、详略问题、表达方式问题。然后,又把大问题分解为如下小问题:   A:观点问题    ①文章的中心  ②作者从几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论点是什么?  ③“理想的接替属于珍惜时间的人”一节中爱迪生和巴尔扎克的事例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B:照应问题  ①诺贝尔、伽俐略和爱迪生都是科学家,但是作者为什么要把他们放在不同的语段里?

4、  ②“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一节中,高尔基、布鲁诺、伽俐略的事例和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的事例能否调换,为什么?  C:详略问题  据我所知,本文中作者列举了12个人事例,可是,他们每一个人的传略中都洋洋洒洒数万言记叙他们的事例,本文能否那样写?为什么?  D:表达方式问题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也或详或略地叙述了十几个人物的事迹,请你找出文中哪些地方是记叙,哪些地方是议论,并说说删掉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行不行,为什么?  首先,观点问题是议论文的关键问题,也是读议论文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抓住了论点,其他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中心论点找到了,从哪些方面论证的也就清楚了,于是分论点

5、也就容易明确了。这时,要简单分析一下,让学生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中心论点统率分论点,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一部分;分论点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二,照应问题是阅读材料中常见的类型,在议论文中常常体现在材料和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子的照应上。《理想的阶梯》一文中有好些照应的地方:观点和材料的照应(例如:照应中的问题②),中心词语和材料的照应(例如:照应中的问题①),同一个语段中中心句和材料的照应(例如:照应中的问题③)。在第四册教材中,议论文单元明确了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关系,可是学生始终是一种非常淡薄,非常模糊的印象,通过这样的探讨和分析,学生能清楚地、深刻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不

6、在停留在表层感性的认识上。  第三,详略问题和表达方式问题实际上是不同文体中材料的应用。众所周知,文体不同,写作的目的不同,即使同一则材料,我们应用的角度、侧重和详略都不同。《理想的阶梯》一文摆了大量的事实,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充分论证了“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中心论点,文章选取了12则事例,材料可谓充分。但是如果把这12人的事例都写成记叙文,岂不是洋洋万言。在此,应该让学生分析研究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这个问题比较难,教师不能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因势利导,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之通过比较,鉴别,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再补充完善,使之成为结论:记叙文中的记叙材料是为了突出中心思想

7、,记叙事件的过程要有开端、发展、高潮等几部分,故而详。而议论文中的记叙只是下文议论的基础,故而略,且记叙的“基点”必须和议论相吻合。因此,议论文中可以有大量的记叙,但是它不能喧宾夺主,必须为议论服务,记叙文中可以有议论,但是它只能是画龙点睛,升华主题,也不能越俎代庖。  可见,以上问题,表面上是孤立的,实际上环环相扣,彼此联系,而且涵盖了议论文的方方面面。以上问题解决了,这一课的要点有就掌握了。  问题教学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前沿,也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