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课件--考察农业历史

品社课件--考察农业历史

ID:20848319

大小:2.68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0-17

品社课件--考察农业历史_第1页
品社课件--考察农业历史_第2页
品社课件--考察农业历史_第3页
品社课件--考察农业历史_第4页
品社课件--考察农业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品社课件--考察农业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考察农业的历史回军小学:王老师一、农业的产生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最初靠采集植物的果实根、茎、叶和猎取动物获取食物,在采集过程中,慢慢摸索到一些规律。他们用石刀、木棒、骨片在地上挖个洞,埋上种子,任其自由生长。后来就出现了第一个生产部门——农业。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蒙昧向文明过渡的开始。世界文明古国的起源都始于农业。二、农业工具耒耜lěisì:先秦时期的主要农耕工具。耒为木制的双齿掘土工具,起源甚早。耜为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你认识这些工具吗石刀曲辕犁古镰筒车(水转筒车)曲辕犁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

2、,它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犁普遍使用前,耒耜(lěisì)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牵引的耕犁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筒车龙骨车三、我国农业发展对世界农业文明的贡献1、中国是世界上养蚕、种桑、缫丝最早的国家。当二千多年前中国丝绸传入欧洲时,欧洲人对那美丽、轻盈的丝绸是如何织造的,竟一无所知。2、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唐代以前,中国生产的茶叶便通过陆路及海运的方式远销各地。首先到达了日本和韩国,然后传到印度和中亚地区。在明清时期,又传到了阿拉伯增岛。在17世纪初期,中国茶叶又远销至欧洲各国,很多上层社会的贵族、绅士都养成了喝茶的

3、习惯。中国的共和中国的丝绸及磁器一样,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全世界的代名词。3、中国的大豆约在公元前3-2世纪间传入朝鲜,而后又自朝鲜引入日本,在6世纪左右又由海路传至日本九州一带。欧美种植大豆很迟,清代乾隆年间曾引入英法,但仍未正式进入大田栽培。直到1873年,中国大豆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展出后,才先后被奥地利、匈牙利、美国、俄国等引种。至20世纪妆中国的大豆已大量外销,和茶、丝一道被称为出口的三大名产,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大豆已普及到很多国家,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重要作物。四、从传统走向现代↓↗原始农业传统耕作现代耕作镰

4、刀联合收割机三棱尖状器无论是农业工具,还是耕作方式,从历史到现在的变迁中,体现出了社会的进步历程。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看到了希望,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五、现代农业的呼唤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从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

5、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产5%—10%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 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许多国家的专家到中国来取经,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引种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又称营养液栽培技术,是现代先进的作物栽培技术。它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水分和氧气,并能固定植物。可以是水培或固体栽培,不受条件的限制,能预防土壤的污染和病

6、虫害,提高产量和质量,早熟,无污染,省水,省肥,省力,适用于非可耕地区蔬菜、花卉等作物的养殖。大棚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现代化温室中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联合收

7、割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简称联合收割机,就是收割农作物的联合机,在50年代初被称作康拜因,是能够一次完成谷类作物的收割、脱粒、分离茎杆、清除杂余物等工序,从田间直接获取谷粒的收获机械。 在联合收割机没出现以前,脱粒机和机械收割机这些器械,大大提高了19世纪时的农业生产率。这使得用比以前少的工人去收割更多的谷物成为可能。但19世纪后期的一项发明,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这一效率。联合收割机使收割与脱粒机结合在一个整件中,使农民能以单一的操作去完成收割和脱粒。再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