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几种解释

大萧条几种解释

ID:20857392

大小:124.5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7

大萧条几种解释_第1页
大萧条几种解释_第2页
大萧条几种解释_第3页
大萧条几种解释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萧条几种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萧条的几种解释1.Keynes凯恩斯认为大萧条的出现是由于社会的总有效需求不足,尤其是投资需求的不足(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基于以下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及流动性偏好。有效需求决定着社会总产出,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厂商出现大量的产品积压,于是压缩生产,解雇工人,这是造成家庭收入下降,失业人数剧增的主要原因。不仅如此,总需求还通过乘数对总产出产生倍数效应,当总需求减少时,总产出是倍数减少的。由于在1929年出现了私人消费需求降低和投资机会的耗尽与投资需求锐减,致使总需求出现了巨大的缺口,导致了经济的强烈收缩

2、,酿成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萧条。据此,凯恩斯提出了需求管理政策。由于流动性陷阱,面对危机,国家应该采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以使经济摆脱衰退。2.Friedman&Schwartz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认为“银行的信用危机与货币政策不力”是导致大萧条的主要原因。他们在《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中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历次重大危机都与货币量的减少有关。从20年代末开始,由于商业银行的过度信贷,部分贷款难以收回,造成银行系统呆帐增加,而美联储的紧缩货币政策则加剧了银行准备金不足的状况。挤兑致使银行大量破产,形成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用危机。美联储为

3、了防止银行信用的进一步恶化,实施了错误的紧缩货币政策,导致实际货币供给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所必须的货币量,最终导致这场大萧条的出现。3.Fisher&Bernanke:Fisher—债务通缩理论,即用于解释未预期到的物价下降对收入的抑制作用的理论。1929年经济下滑前经济呈现繁荣景象,企业家追求利润,导致企业过度负债,债务人杠杆过高。当经济体系中出现新的、积极的变化时,投资者会出现新的预期,整个社会逐渐处于一种“新时代心理”(thenewerapsychology),在过度乐观预期心理下,过度投资,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投资依赖的是银行宽松的信贷;这种状况显然是

4、难以持续的,在超过某一临界点以后,任意一个“意外冲击”都有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暴跌。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家为了清偿负债会降价倾销商品导致物价水平下跌即通货紧缩,这种伴随经济下滑出现的通货紧缩则会重新分配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财富状况,使债权人变得更加富有而使债务人变得更加贫穷,加重债务人的负担。具体财富分配状况如下:费雪认为通缩会使企业利润水平下降,甚至破产;会增加失业,使人们产生悲观心理和丧失信心;会使人们更多地窖藏货币,降低货币流通速度;会使名义利率下降真实利率上升,从而使贷者不愿贷、借者不敢借;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社会的货币流通状况;这样,欠债越多的就变卖得越多,

5、变卖得越多就使自己的资产越贬值,自己的资产越贬值,负债就越重,最终导致“债务越还越多”,意思是资产对负债的支撑力缩小,不堪负重。费雪认为这种状况一直要到物价上升,重新拉大利润空间为止。如果债务人和债权人有相同的支出倾向,则物价下降不会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但实际上债务人和债权人的支出倾向是不同的,该理论假设债务人的支出倾向高于债权人——也许这正是债务人最初借债的原因。从而债务人负担的加重使得债务人减少现时的开支和未来的财务承诺,并且债务人减少的支出比债权人增加的支出多。因此,物价下降的净效应是支出的减、IS曲线的紧缩性移动以及国民收入的减少,经济进一步下滑,产生持

6、续的产出下降和通缩的循环。Bernanke(1983)分析了大萧条中货币和金融因素的重要性。核心结论:金融体系的崩溃是大萧条的严重性和持续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仅仅用货币力量来解释大萧条是“数量不足”(quantitativelyinsufficient)的。Bernanke认为,由于实体经济中某些部分的借款人很难获得直接融资渠道,所以银行体系的崩溃会导致这些部分难以融资,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将导致债务危机——债务人担保能力下降,担保品价值缩水,从而导致其从开放市场上融资能力下降。总之,Bernanke明确强调在“债务-紧缩”过程中,会出现大

7、量的破产,损害信用中介机制,导致“信贷收缩”,抑制总需求。Bernanke(1999)认为现实中存在着对于稳定导向政策的需求,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受到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冲击,这些冲击引起了产出和就业的无效率波动。资本主义不仅不能快速地自我平衡,而且可能令实际失业率长时间处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之上。同时由于滞后效应的存在,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则更加显得必要。4.Eichengreen&KindlerbergerEichengreen:信贷扩张引起金融危机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扩张的年代,这种扩张反映了经济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恢复,出现了新信息和通讯技术例如收音机,使

8、用集合线路技术的摩托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