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pdf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pdf

ID:20859009

大小:20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7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pdf_第1页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pdf_第2页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pdf_第3页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pdf_第4页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年第2期山东社会科学No.2总第234期SHANDONGSOCIALSCIENCESGeneralNo.234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宋方昊刘燕(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山东大学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61)[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和情感文化积淀,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载体的特点和国家文化产业视野,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式,提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

2、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构想,探讨了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具体策略和路径。拟通过数字交互设计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转化为可娱乐化和产品化的文化产业优势,实现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转化,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和创新,实施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的有效转化。[关键词]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产品化;娱乐化[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5]02-0083-05DOI:10.14112/j.cnki.37-1053/c.2015.02.

3、015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从低端制造业走向高端制造业,从以制造业为主逐步走向高端服务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和重组。”①目前我国正处在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产业正在借助互联网向电子商务转型。手机、iPad、各种远程操控和智能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备品,App②正在成为人们浏览信息的重要平台,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正逐渐

4、增加。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屡创新高,大部分用户使用了基于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安装大量的移动端App,即对于移动互联网存在大量潜在的信息终端客户。苹果官方应用商店AppStore的应用下载量不断刷新。可见,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正在由“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移,“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主流的信息交流平台。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知识和天赋,采用高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传承与创新,运用知识产权,

5、开发出具有更高文化寓意附加值的产品,能够创造文化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正蒸蒸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意产业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软实力。针对当前互联网产业资源的配置现状,在国家文化产业视野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传承与转化,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国内部分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些创意已经转化为文化产品,显示出了其较大的使用功能和文化价值。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学术论坛收稿日期:2014-12-25作者简介:宋方昊(1

6、974—),男,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艺学、交互设计。刘燕(1976—),女,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民艺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艺学、设计艺术学。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民间造型艺术色彩观研究”(项目编号:13CB114)和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GUI设计研究”(项目编号:IFW12047)的阶段性成果。①金元浦

7、:《文化创意产业四题———关于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求是》2012年第8期。②App即application的缩写,多指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主的移动端第三方应用程序。83山东社会科学2015·2文化产业研究和学术会议异常活跃,掀起了发展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的热潮。一、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互联网经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之源和民族之根,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传统文化血脉的传承。我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

8、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①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正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0年文化部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纳入“十二五”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就是采用数据采集、储存、处理、展示和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重现、还原成可共享、可再造的数据形态,以新的视野加以诠释,以新的手段加以存储,以新的需求加以运用。②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