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ID:27962941

大小:56.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_第1页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_第2页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张致嘉迁西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河北唐山064300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力活动成果,是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保护和传承好我们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保护好我们的文化牛态环境,要靠千千万万有文化自觉的人的守望和传承。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全国当时有367个戏曲剧种,但是至今日,仍在演出的剧种仅为267个,也就是说,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各类剧种消亡了100种之多。这对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来说是

2、一个巨大的警示和鞭策,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面临严峻形势。木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谈几点看法。一、加强相关立法工作。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直强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还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2003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草案》形成;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同年12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6年,文化部发布了《

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己经迈入有法可依,依法保护和实施的阶段。二、解决传承人老龄化趋势。在国外,有些国家政府有法律规定,如果能评上杰出非遗传承人,就会有稳定的收益,同时赋予责任,要求非遗传承者进一步去推广传承。日木早在1950年就颁布了相关法律,规定了无形文化遗产的范畴,将那些在工艺技术上或表演艺术上有绝技、绝艺、绝活的老艺人认定为“人间国宝”,这一“非遗”的法律保护模式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国现在也开始做这件事情,但全国性的、大规模的、制度化的传承人保护工作还有待提高。民族文化不能割断,研究民

4、族文化的人才也不能断层,徐金龙博士对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状做过专门调查,在他看来,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平台,尚未对大学生非遗教育给以应有的重视,原本应该是基础文化学科的民俗学和民间文学,在本科教育中严重缺位,仍未纳入现行的本科教育体系。三、走出非遗保护的误区。“非遗保护热潮掀起的20年,也正是非遗消失最快的20年。”刘守华教授认为,这20年,一方面我们保护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但最关键的还在于恰好是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最快的时期,工业文明对主要植根于农耕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致命冲击。无论是《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还是《保护非

5、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联合国有关机构强调的都是保护而非利用。事实上,非遗的保护更多的是对社会的一种承诺,代表的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担当。当文化成为遗产,伴随而来的,除了经济利益还有义务一一保护和传承的义务。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各地高涨的中遗热潮中,即便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四、协调好非遗的保护与商业开发。“非遗”的过度商业化是全世界都有的问题。近年,我国许多地方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吋,将其当作旅游资源来开发是较普遍的方式,不少非遗项目为了迎合市场而“变味”,陷入“商业化”误区。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松介绍

6、,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地方多是贫困地区,这些地方发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大量民族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开发成旅游产品,“保护工作还不够完善吋,就将其盲目推向市场进行开发利用,实际上是等于把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撕成碎片,各取所需,这无疑违背了保护的初衷。”实际上,自然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既对立又统一,无论是对地方政府还是文化传承者来说,如何在经济效益和遗产保护这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是个很大的难题。但无论如何,在利用“文化遗产”这-•招牌的时候,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对它的开发和利用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只能是附属功能。五、非遗的保护

7、和创新。“非遗”不是经济包袱而是珍贵资源。非物质文化是一种活态文化,不可能像出土文物或古建筑那样,凝固封存于某个历史吋空点,而是在变化着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变异和重构,与社会同步发展,并建构新的文化生态。“我们奉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但非遗不是死去的历史,不是放进博物馆保护起来就够了,它的非物质性决定了它实在历史中流传发展的,应当在生活土壤中恢复生命力。”专家呼吁,抢救保存是非遗保护初始阶段的首要任务,在文化空前繁荣、文化多样性日益显现的今天,传承与发展已成为新的吋代命题。创新是发展之必需,那么如何创新,由谁创新?中央戏曲学院研究所所长傅谨认为

8、,有资格和权利决定创新的是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而非学者和官员。“专业知识和乡土现实是有距离的,所谓专业人士指导下的改造,很多吋候是-•种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