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中学课程方案附录二

东昌中学课程方案附录二

ID:20880136

大小:595.00 KB

页数:110页

时间:2018-10-17

东昌中学课程方案附录二_第1页
东昌中学课程方案附录二_第2页
东昌中学课程方案附录二_第3页
东昌中学课程方案附录二_第4页
东昌中学课程方案附录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昌中学课程方案附录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昌中学课程方案附录二东昌中学学科教学课程纲要汇编目录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语文课程纲要……………………………P2-111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数学课程纲要………………………………P112-180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英语课程纲要………………………………P181-255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物理课程纲要………………………………P256-307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化学课程纲要……………………………….P308-333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生物课程纲要………………………………P334-352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历史课程纲要………………………………P353-373华

2、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地理课程纲要………………………………P374-391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劳技课程纲要……………………………….P392-399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政治课程纲要……………………………….P399-415(注:因篇幅过长,每门学科仅选前几页样本)110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语文课程纲要第一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实施阶段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1阶段(2011年9月1日~2011年10月15日)课程类型必修总课时约2课时设计者陆立仪学生与本阶段学习相关的基础分析评估本阶段学习需要的基础分析: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例如关于词的知识和毛泽东诗词。对

3、于阅读古体诗词,能从意象和意境上进行理解。有一定的古典意象知识;能理解将个人志意与宏大主题结合的抒情传统。学生学习本阶段课程的基础评估:学生刚刚开始高中的学习,对于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本单元的主题——生命体验,也有一定的积累。学生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这首词的景物和对语言的感悟可能比较浅表,诗词鉴赏能力还不够。对于抒情主人公情怀与志意的把握,可能会囿于经验和时代,而不足。教材教科书处理和其它需要补充的资源调整与拓展的知识点:本单元由两篇基本篇目和一篇略读篇目组成,本课《沁园春·长沙》是高一开学后的第一篇课文,需要学生了读懂词并体会

4、抒情主人公的情怀,理解其生命体验。另外需要补充的教学资源(出处等):《沁园春·长沙》的多种书法版本(网络);毛泽东生平与本文写作背景资料(教学参考、网络);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词集》、教参课文链接).110本阶段课程目标知识点课程目标(标准)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字、词、句段把握写景、抒情脉络想象并理解词作的景色与人物描写熟读词作,深化想象与理解。查阅相关资料,借助网络或书籍了解毛泽东早期生平经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仔细阅读词作、注释,圈划重点字词;熟读课文,熟悉词作描写对象与文脉,理解抒情主人公的情怀与志意。想象湘江秋景,揣摩作者选用的景物及描写角度,感

5、悟其语言运用;想象人物群像,理解精神风貌。理解“领字”的作用。结合作者的经历、社会状况、文化背景、时代思潮及前人研究的成果等资料,领悟具体字句的深刻含义。110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安排学习主题课时安排教学活动(针对目标的策略或资源说明)预习导入从文本出发想象与理解课文想象人物群像结合材料,深化想象与理解反复朗读课文,初步尝试互文性阅读。1学生熟读课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筛选并归纳整理。预习成果交流,全班齐声朗读词作。1想象湘江秋景,圈画景物,体会其写作角度、动词运用,理解语言运用的精妙2朗读咏秋名句,比较它们与课文在情感基调和意境上的区别。理解作者

6、对人物风貌的描写和其情感倾向。通过对于抒情性文字的理解,重返历史场景、深刻领悟内涵,还原抒情主人公形象。齐读或个别读,领会抒情主人公的理想和激情。并注意到一些用典的现象。110课程实施的评价(一)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1结果评价的内容l课文字词注释与鉴赏性测试(对课本中字、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和评价,鉴赏性评析,默写)…………2结果评价的方法阶段测验为闭卷,总分为100分。…………(二)学生学习过程、态度、行为的评价1评价内容l课堂学习表现50分(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参与讨论主动发言等)l赏析短文30分l篇章背诵20分(三)教的行为的评价1

7、教师教的行为的约定l走进课堂(不迟到早退拖堂)l上课与备课的规范等l作业布置批改作业的规范与对学生评价的公平性l课后辅导规范与对学生交流基本次数的约定…………2评价l学生评价60%组室评价10%听课评价20%自己评价10%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条件教师教学的条件与资源准备学习前搜集、熟读毛泽东早期和中期部分诗词作品,了解相关时期的生平与经历,理解时代背景。查找关于咏秋的诗作,深化自身想象与移情的过程。细读文本。安排学生预习和交流,组织好课堂教学。…………(二)学生学习及评价条件与资源准备有关学习自学资料的提供,编印背诵、句子理解等测试资料。阐述并

8、书面告知学生学习要求与评价方法。110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语文课程纲要》【第三册第一单元】实施阶段高二年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