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答卷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答卷

ID:2089401

大小:5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14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答卷_第1页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答卷_第2页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答卷_第3页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答卷_第4页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答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答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特别提醒:全卷共10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校本研究的基本含义答:校本研究就是以校为本,英文是onschool,意思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这里的“为了学校”强调校本研究的目的和宗旨在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了学校最终目标的达成;这里的“基于学校”强调的是校本研究的力量是以学校现有的力量为基础,不排斥校外的力量,而是为我所用;这里的“在学校中”意指校本研究的主场地在学校中,而不是学校之外。也就说,把教学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以解决学校在课程改革、教

2、学改革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一种研究活动,并注意吸收校内外的其他力量。这样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校本研究。2.新课程中的教学观的基本内涵答: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第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第三,教学要重过程重于重结果;第四,注重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注重学科。3.案例的基本结构答:一般而言,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包括案例标题、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过程、对案例事件的反思等四个部分。另外,有些案例还有附录,

3、主要是将一些有关案例主题的补充材料如对具体问题的访谈记录、能够反映案例主题的数据和表格甚至学生的作业等放在案例叙述之后作为附录。4.学生发展的内涵答:学生发展也就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性格、知识、人格等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形成的学生发展知识单方面的智力方面的发展,新课堂改革所提倡的是新的学生发展,也就是所谓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说,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这里的发展既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过程方法方面的发展,既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形成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发展,求知与开发智力无疑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但不

4、是惟一任务。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应当通过课程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达成的共识。一、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有:①政府管制与教师专业自主的抗争。表现为虽然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主要指标之一,正日益为广大教师认可,但教师职业在争取专业自主时举步维艰。世界教育改革反映出的特性表明,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被当作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没有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如工资评定、课

5、程等的参与决策权。②工作满意度与信任度。近年来,社会对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信任度进一步降低。事实表明,教师对自身的工作的满意度也有降低的趋势。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教师在工作中较少得到支持与鼓励;教师缺少与同行以及其它职业人员交流、沟通的机会而产生孤独寂寞感;学校的组织等级森严;教师未能充分准备新增加的教学任务等。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的是教师的信念与工作积极性。社会变革与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教师从一个简单的文化传递者的角色转变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指导者、帮助者;另一方面,教师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不仅仅工资待遇低,而且

6、经常成为政治家与社会的替罪羊(社会总是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指责教育)。种种原因使得教师职业不仅不能吸引优秀人才入职,而且还经常使一些比较活跃的在职教师在失望中告退教坛,奔向其他行业。况且,当今教师的地位与工作条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③教师成为研究者。虽然教师进行研究活动的意义早已为人们认识到,但只是到近年来的校本研究与校本课程取向才能使这一认识落到实处。目前,人们比较一致地把教师的研究定位为反思性研究与行动研究。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的研究目的应该不完全一致。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使教师成长为有批判意识的、自

7、觉的行动者。2.如何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简要阐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方法。答:首先,改善课堂提问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诱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原动力。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有如下几个:①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②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③调整课堂提问的等候时间。④利用鉴别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沉默率。⑤调整问题类型比率及问题水平。在有效的课堂提问中,所提问题的开放程度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其次,强化师生积极互动的

8、层次与参与的质量,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