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有感

读《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有感

ID:35443381

大小:53.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读《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有感_第1页
读《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有感_第2页
读《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有感_第3页
资源描述:

《读《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华区香山街小学唐耀军2011-8-6暑假时间相对充分,假期中我认真研读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通过全面阅读,深入思考,深刻体会到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导致知识倍增、更新迅速,深刻影响着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时,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也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亟待解决。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实践工作者,应责无旁贷地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中,不仅要努力学习、吃透新课改的精神内涵,正确理解课改的新要求,更重要的是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还要怀着强烈的

2、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地、负责地将学科课程标准灵活、有效地落实到自己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保证不偏离课改的轨道。在学习中,我理解了新课改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人的全面发展观,就是指教育要促进学牛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这里的发展既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过程方法方面的发展,既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形成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发展,亦即,全人教育。因此,“人的全面发展观”警醒我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注意预防“重智育,轻德育”的育人倾向,教育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

3、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最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利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现代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的先进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4、的动态过程。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学生探究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关注每位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使学主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对学生搞不懂的问题,教师不能急于去表态或解答,而是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新课程中教师应该怎样评价学生?通过阅读,明确了新课程要求确立评价促发展的新观念。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主发展、教师提高和

5、改进教学的功能。那么,教师在对学主进行评价时,务必抛开个人感情因素,做到评价言之有据,善于发现学主的细微进步和闪光点;能以发展的眼光,切实尊重学主,理解学生,接纳学生,关注学主个体的需要,从不同方面对学主进行全面、客观、真实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正确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增强向上的动力。对于学生的缺点与不足要委婉地提出,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口信心,让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份成功的体验。总之,通过认真阅读《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受益匪浅。不但弥补了自己教育理论的不足,而且改变了自身课改意识淡漠的现状,尤其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

6、的不断深化,教师耍实现专业化发展,就需要不间断学习,对教师而言,学习不仅仅是对外在变化的一种适应,学习更应该是内在生命的一种自觉。此外,还需注意积累教育知识和文化科学知识,提高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练就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自觉培植起“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