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教学大纲

《民法总论》教学大纲

ID:20899422

大小:97.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17

《民法总论》教学大纲_第1页
《民法总论》教学大纲_第2页
《民法总论》教学大纲_第3页
《民法总论》教学大纲_第4页
《民法总论》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法总论》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法总论》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一)课程名称:民法总论(二)英文名称:Generalintroductiontocivillaw(三)课堂教学课时:60学时实践教学课时:8学时(四)课程属性:法学院学生为必修课,其他院系学生为选修课(五)院系:南昌理工学院政法学院(六)考核方式:平时作业由授课教师随堂布置,占总分的2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总分的80%(七)出勤要求:学生必须按时出勤,不得迟到、早退二、教师信息主讲教师:张南京硕士、讲师来文彬博士李宽想本科、助教三、学生信息授课对象:政法学院

2、一年级学生(为必修课)、全校各专业学生(为公共选修课)四、核心内容(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法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民事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件、民事主体的种类与其基本内容,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的核心内容、代理、诉讼时效与权利的行使,并能够初步运用民法学理论知识和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真实案件进行法律分析。(二)先修课程:中国法制史(三)主要授课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实践教学(四)教学技术:多媒体(五)教材:梁慧星主编:《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

3、版(六)参考资料:见大纲最后(七)课程内容: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民法概述一、民法的概念(一)民法之语源(二)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三)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二、习惯民法与成文民法三、罗马民法四、近代民法与现代民法(一)近代民法之制定(二)近代民法模式(三)现代民法模式五、大陆法系民法与英美法系民法六、民法的构造(一)民法上的法律关系模型(二)权利与义务(三)以契约和所有权为基轴的体系化(四)以物权和债权为基轴的体系化(五)债权法的体系(六)物权法的体系(七)民法的体系七、民法的编纂(一)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

4、二)编纂体例八、中国民法的沿革(一)中国历史上有无民法(二)第一次民法编纂(三)第二次民法编纂(四)国民政府的民法编纂(五)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法编纂(六)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事立法(七)中国民法典的编纂第二节民法的法源一、法源的意义二、成文法主义与不成文法主义三、中国民法的法源(一)法律(二)行政法规(三)有权解释(四)习惯法(五)判例法(六)法理(七)学说第三节民法的本质一、民法为市民社会的法二、民法为私法(一)公私法划分是法律最基本的分类(二)关于区分标准的诸说(三)公私法划分反对论(四)美浓部达吉

5、所主张的区分标准(五)强调公私法划分的重要意义(六)公法优位与私法优位三、民法为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四、民法为实体法五、民法的功能六、民法的基本原理(一)私法自治的意义(二)私法自治的功能第四节民法的本位一、义务本位二、权利本位三、社会本位四、中国民法的本位(一)民法通则系以权利为中心(二)社会本位思想在民法通则上的体现(三)中国制定民法典应采权利本位与社会本位之结合第五节民法的基本原则一、原则的意义(一)原则的含义(二)原则的功能(三)原则的分类二、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一)民法立法的指导方针(二)

6、一切民事主体均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三)解释民事法律法规的依据(四)补充法律漏洞、发展学说判例的基础三、中国民法基本原则(一)平等原则(二)合同自由原则(三)公平原则(四)诚实信用原则(五)公序良俗原则(六)权利滥用之禁止原则第六节民法与邻近法律部门一、民法的调整对象(一)民法是调整民事生活的法律(二)民法调整民事生活中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二、民法与经济法三、民法与行政法四、民法与劳动法第七节民法学及其学习方法一、民法与民法学二、民法学的主要内容三、学习民法学的基本方法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民事法律

7、关系的概念一、人无时无刻不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二、民事法律关系为法律关系之一种三、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形式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四、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五、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一)民事法律关系变动与民事权利变动的关系(二)民事权利的变动的分类六、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一)自然事实(二)人的行为第三节民事能力一、法律上所谓能力二、民事权利能力(一)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二)民事权利能力的取得和消灭(三)一般民事权利能力和特别民事权利能力

8、三、民事行为能力(一)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能力四、民事责任能力(一)民事责任能力(二)民事责任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三)民事责任能力之判断第四节民事权利一、权利的概念二、权利的本质(一)关于权利本质的学说(二)三种学说之比较三、权利的意义四、权利的分类(一)以权利之根据为标准(二)以权利之标的为标准(三)以权利之作用为标准(四)以效力所及的范围为标准(五)以相互关系为标准(六)以权利主体之关系为标准(七)以是否已具备全部成立要件为标准(八)其他权利五、权利竞合(一)权利之竞合(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