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列传》教案

《淮阴侯列传》教案

ID:2091158

大小:7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1-14

《淮阴侯列传》教案_第1页
《淮阴侯列传》教案_第2页
《淮阴侯列传》教案_第3页
《淮阴侯列传》教案_第4页
《淮阴侯列传》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淮阴侯列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 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 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 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2.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

2、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教学重点:本选段故事情节紧凑,学生容易读懂,所以梳理文章内容不做重点,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前三个小故事揭示了韩信主要性格特点,因此也作为学习重点。一、导入新课流传“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来进一步了解韩信。 二、介绍韩信 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3、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12韩信:

4、①是刘邦的第一功臣;②是刘邦所杀的第一功臣 三、诵读课文,正音正字,并且根据文意,划分文章结构。 1.容易读错的字: 陈豨   蒯通 商贾  诸母漂    盗跖     阏与井陉 樵苏     若虽长大  2.文章结构 • 1-3   早年屈辱 • 4-7   井陉之战 • 8     被贬之后 • 9-10  谋反被诛 • 11    史官论赞 四、研读文本1~3节 (一)重点字词句疏解 ①始为布衣时,贫(很穷。贫:缺吃少穿,没有钱;穷:不得志、不显贵,没有官职;两者不同。)无行,不得(能够)推择(被推举选择)为吏。②常(通“

5、尝”,曾经)数从(跟随到)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以之为患,可译为“嫌恶”)之,乃晨炊蓐食。(“晨”“蓐”名作状。意思是“于是一大早作好饭,在床上吃了饭”)。食时信往,不为具(准备)食。③有一母见信饥,饭(名作动,给……饭吃)信,竟(从头到尾,一直到)漂数十日。④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长得高大),好带刀剑,中情(内心)怯耳。”众(“众”名作状,当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⑤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认为他胆小)。(二)文本内容分析1.文章开始的三小节写了韩信早年生活的三个小故事。请同

6、学们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用四个字概括每个小故事。 【明确】三个故事可以概括为: 怒绝亭长 漂母饭信 胯下受辱 2.说说这三个小故事说明了韩信早年生活的境况是怎样的? 【明确】这三个故事都反映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3.作者写这三个小故事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写出韩信知恩图报,忍辱已成大势,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品质,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多角度对比人物性格。124.请仔细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这三个小故事,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 【明确】 第一个故事侧重表现他屈辱之中

7、的自尊, 第二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自信和抱负, 第三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坚忍,忍辱负重。 【补充材料】1.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2.三个故事的结局:(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五、课后

8、作业1.预习课文中“井陉之战”等其他内容。2.探讨韩信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又为什么只能成为一代名将。3.整理所学课文内容中的文言知识。六、板书设计七、教后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凸现主旨。2.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