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翻译的“形似”误导

论英汉翻译的“形似”误导

ID:20918178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7

论英汉翻译的“形似”误导_第1页
论英汉翻译的“形似”误导_第2页
论英汉翻译的“形似”误导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英汉翻译的“形似”误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英汉翻译的“形似”误导摘要:翻译的过程不仅涉及语言的转换,还涉及不同特征的文化的转换。汉英两个民族连同它们的语言在思维方式、价值标准、审美取向、哲学传统、民族心理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揭示这些引起误会和文化冲突的因素,是克服英汉误译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形似;文化差异;英汉翻译  Abstract:Translationisnotonlyaprocessoflanguagetransformation,butalsoofinterpretationofdifferentcultures.TheEngl

2、ishandChineselanguagesdifferinmodeofthinking,standardsforvalues,aestheticperspectives,traditionalphilosophiesandethno-psychology.Oneoftheimportantistranslationistorevealthefactorsresponsibleformisinterpretationandculturalconflictsunderlyingthelanguages.  

3、Keyilarityinform,culturaldifference,English-Chinesetranslation    1.前言    如果说“望文生义”属于一种直觉认知的话,最容易被这种“直觉”所左右的肯定是中国人。理由不言自明,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象形表义文字,而汉语又是缺乏形态标记的意合型语言。正由于象形汉字自身图像性、会意性和联想性的特点,中国人在语言认知上要比西方人更倚重视觉识别和心领神会。英汉翻译中出现的许多失误,其实都出于源发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形似”误导和意合心理暗示。这种基于

4、“形似”和“意合”的语言认知往往又跟直觉联系在一起,而直觉“是一种脱离意识的逻辑活动”(《现代汉语词典》,2005:1748),所以具有相当的隐蔽性。本文拟从英汉翻译的角度探讨由语言“形似”引发的语义误读、文化误读和误导性心理图式。    2.“形似”导致语义误读    由于长期受母语认知方式的影响,中国学生看到sea-elephant,第一个反应大多是“海象”。至于到底是不是“海象”,世界上有没有“海象”,那是第二步的考虑。笔者曾让学生随口翻译这样一个句子:Thisisastopesethingisab

5、ithigh.’跟‘Somethingisofhighquality.’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如是说。至于第三句,他非常肯定地指出属于虚拟语气,应该理解为“如果是一个士兵的话,他的行动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这位希腊青年虽然没能正确翻译出全部三个句子,却能在第一眼就排除了两处导致中国学生误读的“陷阱”。这三个句子的正确汉译分别是:1)B.他买了些牛杂碎给狗吃。2)B.这奶酪有点变质了。3)B.如果是一个士兵的话,他的行动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真正让笔者感兴趣的是,这位西方青年的英语并不很好,可为什么英

6、语水平与之相当,甚至还略高于他的中国大学生却没能像他那样发现导致误读的“玄机”?原来,中西方人阅读同一种外语时,所调动起来的心理词汇与心理语法结构并不相同。中国学生在读“sorrefusetoberesponsiblefor(ADictionaryofAmericanIdioms,p.372)。该英语成语典出《新约•马太福音》第27章24节。原文是:r.Jonesitic)成语:一个是“洞房的孩子”(childrenofthebridechamber),一个是“堆火团于他头上”(heapcoa

7、lsoffireonhishead)。对于中国人,这两个成语可谓既熟识又陌生。熟识,是因为在汉文化中可以很容易地将它们“对号入座”;陌生,是因为它们所植根的闪族文化与东方大陆的中国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诚如王佐良先生所言(1989:34):“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头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如果仅凭字面意思,相信绝大多数汉语读者都会把“堆火团于他头上”理解为对某人施加酷刑,折磨他,而它真正的意思却是“使他感到惭愧”。(谭载喜,2002:2)至于“洞房的孩子”,由于本身指代不明,而中国

8、各地的婚俗又各不相同,所以很难说出确切的意思。在闪语中,该成语指的是“参加婚礼的客人”或“新郎的朋友”(ibid)。  上述两个例子不啻告诉我们,文化意象的翻译绝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字面对等就可以做到。恰恰相反,表面的“形似”往往更具误导性,因为中西语言文化差异巨大,加之中西方民族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审美取向的不同,表面“形似”甚至“对等”的语言表达,内涵往往并不相同。有哪个中国人会怀疑自己对“堆火团于他头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