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形似体”论略文

试论“形似体”论略文

ID:23274424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6

试论“形似体”论略文_第1页
试论“形似体”论略文_第2页
试论“形似体”论略文_第3页
试论“形似体”论略文_第4页
试论“形似体”论略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形似体”论略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形似体”论略文  [关键词]:诗歌风格 形似体 元嘉体 特点  [论文摘要]:当“巧构形似”由一种表现方法变成一种艺术风尚而被人们所追奉,也就意味着一种成熟的艺术风格即将形成。“形似体”正是这一风格特点的理论概说,与“元嘉体”这一表述相比较,用它来指称元嘉诗歌的时代特点似乎更为切实和准确,因为它抓住了元嘉三大家诗歌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巧构形似”。“形似体”基本的美学特点是:对自然景物外形的高度逼真的模仿和描绘。  笔者曾撰文对晋宋之际主要是元嘉时期“巧构形似”这一现象作过粗浅的探究(刊发在《江淮论坛)2005年第4期),但感觉“巧似”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特别是在“巧似”

2、风尚影响下所形成的“形似体”理当成为论述中的一部分,却在拙文中给遗漏了,因此觉得尚有再行文补充论述之必要。  众所周知,在文学史上。当一种艺术表现方法为众人所追捧,便形成为一种艺术风尚,而艺术风尚的形成也往往容易成就一种艺术风格的诞生。“巧似”便是如此,由“巧似”到“尚巧似”再到形成“形似体”正好验证了这样一个文学发展的规律。作为艺术表现方法的“巧似”和作为艺术风尚的“尚巧似”,在拙文《论“巧构形似”》中已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本文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对作为艺术风格的“形似体”及其美学特点作一番考察。  “巧构形似”成为元嘉时期一股重要的创作风气,这从当时批评家的评论中看得清楚。《文心雕龙·

3、物色》:“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诗品·上》“宋临川太守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诗品·中=》‘.宋光禄大夫颜延之”:“其源出于陆机,尚巧似”;《诗品·中》“宋参军鲍照”:“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而这股风气实际上已经促成了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即我们所要探讨的“形似体”,但对它作理论上的概说和解释却是在唐代的事情,署名为崔融的最早完整地提出“形似体”这一概念并对其作了理论阐述。《文镜秘府论·地卷·十体》:  一。形似体;二,气质体;三。情理体;四。直置体;五,雕藻体;六。映带体;七,飞动体;八,

4、婉转体;九,清切体;十,菁华体。  形似体者,谓貌其形而得其似,可以妙求,难以粗测者也。诗日:“风花无定影,露竹有余清。”又云“映浦树疑浮,入云峰似灭。”如此即形似之体也。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体”指的是一种“诗格”,唐人喜欢讲“诗格”,这个“格”与我们当代文艺理论的“风格”有联系也有区别。“诗格”之“格”有“格律”、“格式”的含义,将某种有代表性的方法、艺术特点定格,以用于创日月揣摩,提高创作水平,这可以说是唐人对“诗格”感兴趣的最主要原因;这其中当然也有我们今天所说风格的成分,因为一种写作方法也好,艺术特点也罢,当它相对稳定和成熟的时候,也就必然形成为一种艺术风格。比如,崔融

5、对“形似体”的解释,“可以妙求,难以粗测”,正是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冲淡”所谓的“脱有形似,握手已违”,也即戴叔伦所崇尚的:“诗人之辞,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司空圈《与极浦谈诗书》)。因此,我们说崔融的“形似体”一说已经具有风格论意义。[1]  尽管“形似体”最初是由唐人作出理论解释,但从风格角度考察“形似”问题的却是六朝的沈约,不难看出,所谓“十体”的前“三体”就直接来自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工为形似之言,二班长于情理之说,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并标能擅长,独映当时。  这里所谓的“文体”并非指的体制,乃是指文学的风格,也就是说有三

6、种主要的文学风格在期问粉墨登场。对这段话,刘良的  宋年号。颜鲍谢诸公之诗。  所谓“以时而论”,就是以年号来概称这一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之风格。(注意:这个“体”就是我们今天理论所说“文学风格”,而不是体制或体式,更不是体裁。)一般文艺理论将这种文学风格称之为时代风格,因此,元嘉时期诗歌的时代风格就体现在“元嘉体”上。如果要问,元嘉时期的诗歌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用严羽的答案就是,一言以蔽之:“元嘉体”。这一回答表面看来言简意赅,实际上正好遮蔽了我们所追寻的答案,很明显,严羽是将活跃于元嘉时期的颜谢鲍三家诗统称为“元嘉体”,但我们肯定要继续追问:颜谢鲍的诗歌又具有怎样的时代共同性呢

7、?它们各自的独特个性又体现在哪里?这样一问,不难发现;“元嘉体”既无助于我们认识元嘉诗歌的共同风貌,也无形中消解了三家诗的独特个性。其实,严羽所说的“元嘉体”包括三体,萧子显从一个侧面说了出来:  令之文章,虽众,总而为论,略有三体:一则启心闲绎。托辞华旷,虽存巧绮,终至迂回,宜登公宴,本非准的;而疏慢阐缓,膏肓之病,典正可采,酷不入情。此体之源,出灵运而成也。此则缉事比类,非对不发,博物可嘉,识成拘制。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崎岖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