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前梳理

中考语文考前梳理

ID:20952831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8

中考语文考前梳理_第1页
中考语文考前梳理_第2页
中考语文考前梳理_第3页
中考语文考前梳理_第4页
中考语文考前梳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考前梳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考语文考前梳理中考语文考前梳理中考语文考前梳理  中考在即,同学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作一番考前梳理,做到心中有谱,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  中考文言文的考查内容为默写、解释字词、解释句子、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外文言文基本内容理解等方面。默写分为共有篇目默写和H版、S版分叉篇目默写。共有篇目的默写应该是有章可循,即H版、S版两套教材中均需背诵的篇目,具体说来,是五篇文言文和八首诗词。分叉默写的篇目较多,H版为10篇文章27首诗词,S版为8篇文章27首诗词,这里须指出的是,文言文的默写要学会抓重点,一般说来,那些生命力较强且沿用至今的,以及能揭示全文中心题旨的句子,

2、往往是默写的重点,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  解释字词、解释句子,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按照命题要求,不涉及诗词,只从文言散文中选取材料,而文言散文又必须是H版、S版的共同篇目。据此,我们的复习范围应该在14篇共同学过的文章内,具体说来,是《爱莲说》、《陋室铭》、《河中石兽》、《扁鹊见蔡桓公》、《少年中国说》、《小石潭记》、《刻舟记》、《黄生借书说》、《捕蛇者说》、《桃花源记》、《曹刿论战》、《愚公移山》、《出师表》、《登泰山记》等14篇文章。解释词语,主要是实词,以语境中所反映的意思为主,如2003年试题中“躬耕于南阳”中的“躬”

3、,不能解释为“弯腰”、“鞠躬”,联系句子这一语言环境,应该解释为“亲自”。文言文阅读理解一般有下列内容: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概括文章的中心、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解释句子的意思、感受文章所要表明的道理等。需要指出的是,解释句子的意思不是考查翻译能力,只要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不必字字落实。一般说来,对理解文章有指导作用、有警示意义、能引起人们思考、给人以启迪、长期流传的句子是考查的重点,如2003年中考试题,要求考生解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便是一例。  课外文言短文基本内容理解所考查的内容与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基本相仿。课外文言文所选的材料

4、不会很难,估计要比课内文言文还要浅显,与初三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较为接近。所选的材料大多与课内读到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所涉及到的某些句子意思的解释,其中的重要词语必定是学生们所熟悉的,在课内文言文中出现过的,如果有冷僻的字词,会有相关的注释,以帮助考生理解语句。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考查目的是检验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  “整体感悟”贯串于阅读全过程。它至少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感知、领悟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或见解。二是对体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感情或见解的有关语句的感悟。三是辨析有关语句内在联系后所产生的感受。  整体感悟是建立在整体阅读的基

5、础之上的,因此,首先要认真阅读所提供的文字材料,了解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作者的感情、所表达的见解是通过哪些关键语句体现出来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有关语句,这些语句往往能体现文章的主旨或人物的性格特点,如2003年中考试题《成全一棵树》一文中,多次出现孩子“一拐一拐”的有关语句,既强调这是个残疾的孩子,又突出孩子的自强精神。其次要认真阅读选文的标题,认真理解标题的含义,通过标题去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成全一棵树》一文中的标题,就是以物喻人,实际上是写母亲成全了一个残疾的孩子。此外,还应认真阅读题干,了解试题所考查的要求,明确每道试题之间的内在关系,便

6、于有针对性地答题。  除了整体感悟外,还必须重视个体的体验,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认知,而应该是主动地唤起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活动。应该说,重视个体的体验是方兴未艾的考试重点,这着眼于考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考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体说来,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对文章中感人的事件或人物形象,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用150字的篇幅,表达出自己情感体验、内心感受。  近几年来,上海中考作文皆是全命题作文,如2001年《有家真好》、2002年《为自己竖起大姆指》、2003年《我想唱首歌》,据此,今年中考全命题的可能性较大。此外,近年来的作文命题,对文体均不作限定,只要求考生

7、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有人称之为淡化文体。然而,淡化文体并非不要文体,而是为了让考生有更大的写作空间,更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从命题者的角度来看,所命的作文题应先确保可以写记叙文,因为初中学生长期来所进行的写作训练是以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为主,近三年来的中考作文题均体现了这一特点,即都可以写成记叙文。从考生角度来看,如果这一作文题三种文体均可以写的话,可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任选一种文体行笔成文,阅卷时不会受到影响,但是,我们认为,就中考而言,考生还是以写记叙文为宜,这一文体的写作容易得心应手、驾轻就熟。  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