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心理卫生(第一讲)

儿童的心理卫生(第一讲)

ID:20955420

大小:633.5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8-10-18

儿童的心理卫生(第一讲)_第1页
儿童的心理卫生(第一讲)_第2页
儿童的心理卫生(第一讲)_第3页
儿童的心理卫生(第一讲)_第4页
儿童的心理卫生(第一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的心理卫生(第一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特点实用性强;知识点零碎;综合性强:生理学、营养学、护理学、心理学、医学…专业必修课和基础课主要参考书目1.蔡黎曼著《幼儿卫生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2.万钫著《学前卫生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3.朱家雄著《学前儿童卫生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冯志坚主编《幼儿生理卫生与保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5.李林静著《学校卫生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6.郑晓边著《幼儿卫生学》大象出版社1998年12月版;7.顾荣芳著《学前儿童卫生与健康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8.麦少美主编《学前卫

2、生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生理基础第三章儿童营养第四章预防常见病第五章婴幼儿常见病及急救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卫生第七章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制度第一章绪论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0—6岁)。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五个阶段:1.胎儿期:受孕——出生,约40周。2.新生儿期:(0——28天)即从出生到满月。3.乳儿期:从出生28天到1周岁。4.婴儿期:是指1周岁至3周岁这段时间,1—3岁为先学前期,又称为托儿期。5.幼儿期:是指3岁至6岁这一阶段,又称学龄前期。学前心理学对学前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1.新生儿时期:即从出生到

3、满月。2.婴儿期:满月到1岁。3.先学前期:1到3岁。4.学前期:3到6岁,又称为幼儿期。生长发育概述.ppt学前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增进和发展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6岁幼儿)健康的一门学科。二、学前卫生学的任务根据学前卫生学的目的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学前卫生学必须完成以下任务:1、要研究幼儿年龄相关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2、要研究外界环境和教育对幼儿身体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3、要研究如何采取合理的卫生措施和组织幼儿教育,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二、学前卫生学的任务根据学前卫生学的目的以

4、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学前卫生学必须完成以下任务:1、要研究幼儿年龄相关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2、要研究外界环境和教育对幼儿身体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3、要研究如何采取合理的卫生措施和组织幼儿教育,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三、学前卫生学的内容总的来说,学前卫生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1.研究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2.研究促进幼儿健康的措施;3.研究评价幼儿健康的方法。四、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掌握)1.调查法:它是通过调查,将资料整理后,作统计学处理,再进行分析和评价。如对幼儿的生长发育、营养卫生、

5、环境卫生、疾病和健康状态等进行调查。2.实验法:即有目的的,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在各种条件中,观察幼儿身心的变化。可分为:(1)实验观察法:研究者在有计划地控制外界环境条件下,观察、检查实验对象的身心变化状态。此方法可以研究生活制度或饮食营养对幼儿的体质和健康的作用,也可以研究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健康和智力发展的影响,以及体育锻炼、环境因素对幼儿身体的作用等。(2)实验室的检查:通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细菌学等方法对搜集来的实物标本和材料进行检验和分析。例如,对幼儿的食物、饮水等进行检验分析,对活动室的空气、照明检查测定,对环境污染及噪音的检查测定。3.

6、体检法(身体检查法):此方法较为经常运用,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幼儿进行身体检查。如量身高、称体重,检查智力等。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身体测量、体力测验及有关疾病的检查、诊断等都属于身体检查法的范畴。4.观察法:幼儿园应设有隔离室或观察床。在传染病流行期,患病幼儿应立即隔离治疗,与患儿接触过的小朋友或所在班级,均要进行隔离或检疫,进行认真的观察。同时也可以到医院对幼儿各种疾病进行观察。(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5.行动研究法:对教育实践问题提出方案,修改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法。6.案例分析法:发现问题,

7、揭示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卫生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概述第三节: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第四节:小学生特殊的心理问题及辅导第五节:学前儿童常见身心疾病第六节: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保健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其心理发展包括感知、动作、语言、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且各方面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1.感知的发展(视觉、听觉)2.动作的发展自上而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先正向动作后反向动作。3.语言的发展(理解、表达)4.认知的发展(感知、语言、记忆、思维)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好;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