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 阅读理解及答案

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 阅读理解及答案

ID:20986076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8

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     阅读理解及答案_第1页
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     阅读理解及答案_第2页
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     阅读理解及答案_第3页
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     阅读理解及答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 阅读理解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阅读理解及答案  (二十)、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3分)  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当以衔勒制之,勿使流乱轨躅①,放意填坑岸也。  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今世相承,趋末弃本,率多浮艳。辞与理竞,辞胜而理伏;事与才争,事繁而才损。放逸者流宕而忘归,穿凿者补缀而不足。时俗如此,安能独违?但务去泰去甚耳。必有盛才重誉,改革体裁②者,实吾所希。  古人之文,宏材逸气,体度风格,去今实远;但缉缀疏朴,未为密致耳。今世音律谐靡,章句偶对,讳避精详,贤于往昔多矣。宜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并须两存,不可偏弃也。  [南

2、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节选  [注]①轨躅:车的辙迹。②体裁,指文风,下文“制裁”与此同。  1.作者把写文章比作骑马,其中的“放意”具体表现为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2.概述画线句的表达作用。(2分)  。  3.对“但缉缀疏朴,未为密致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是文章在文字组织、结构安排等方面不太讲究,显得不够精致细密。  D.但古人在文字组织、结构安排等方面不太讲究,不做精致细密的润色。  C.只是文章中文字的点缀修饰过于简约朴素,未能做到精致细密。  D.但古人在写文章时点缀修饰粗疏简陋,不能写出精致细密的文章。  4.联系全文,概

3、括作者的为文之道。(2分)    5.文中说“必有盛才重誉,改革体裁者,实吾所希”,唐代“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其主张恰与作者为文之道契合。请以高中所学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为例,具体说说文章是怎样体现“改革体裁”的。(4分)            参考答案  1.(2分)辞与理竞,辞胜而理伏;事与才争,事繁而才损  2.(2分)(用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文章中理致、气调、事义、华丽四者并重,但各有特点又互有轻重,并强调它们在文章中的重要性  3.(3分)A  4.(2分)写文章要以古代的文风为根本,强调思想情趣,并以今人的文辞润色等形式方面作补充  5.(4分)略(能结合本文观点

4、1分,举例(篇名)1分,具体说明1分,语言1分)  【附】参考译文  大凡写文章,就如同人骑着骏马,虽然有飘逸之气,但要用马嚼子和缰绳控制它,不能放任自流,不守规则,一味地纵意前行而坠入沟壑。  文章应当以思想情趣为心肾,以气韵才调为筋骨,以所用的材料为皮肤,以华荚的辞藻为服饰。如今世代相承的文风,弃本求末,大都多过于浮艳。文辞与义理相争,文辞过于讲究而掩盖了义理;叙事与才调相争,叙事烦琐,损害了才调。放任自流的肆意放纵,忘记了文章的本旨,穿凿附会的,东修西补,文意还是不通。时世习俗如此,怎么能独自违背呢?只是(对这样的现象)一定不能不以为意,不能过分追求罢了。务必要有一位才华横溢、。有崇高声

5、誉的人,来改变这种文风,这实在是我所期望的。  古人的文章:气势宏大,才气飘逸,体裁风格,与现在差别很大;只是文章在文字组织、结构安排等方面不大讲究,显得不够精致细密。现在的文章音律和谐华丽,词句工整,避讳精到,大大超过了古人。应该以古文的体制格调为根本,以今人的文辞格调作补充。必须两者并存,不可偏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