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记叙类文章阅读

如何理解记叙类文章阅读

ID:20888833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7

如何理解记叙类文章阅读_第1页
如何理解记叙类文章阅读_第2页
如何理解记叙类文章阅读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理解记叙类文章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理解记叙类文章阅读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阮圣桢  现代文阅读是有一些基本规律可循的。比如,记叙文的阅读,主要应该从理解其主旨出发,兼有欣赏一些精采章节或词句的要求,或者从文章的构思、情节的安排等角度去做一些探索等。又如,议论文的阅读,宜从了解其结构框架着手,然后逐层解读,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掌握各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或者大致从“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方面去领会文章的论证过程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也才能在此基础上去体味一些文中的精妙之处,真正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避免许

2、多学生阅读现代文的通病———仅仅着眼于片言只语的所谓“亮点”,而疏忽了作者为文的宗旨。  尽管在现时语文教学中,淡化文体已成为许多教师的一种共识,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是事实上,因为文章的写作目的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文体的特征依然是明显存在的,只不过有少数文章的文体界限有些模糊而已。当然学生在阅读时大可不必纠缠于一些名词、术语之上。阅读的目的在于把文章读懂、读通,在于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并进而作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表达能力。当然,在进行阅读指导时,我们仍然可以从文体的特征

3、出发进行研究讨论,以求使条理更清楚一些,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以下试从几种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作一些探讨。  这里谈谈记叙类文章的阅读。  记叙类文章的解读,要求能把握其主旨也即中心或主题思想,它或隐或显,但在文中始终是起统领作用的。记叙文的主旨总是靠人、事、情、景的描绘来体现的。一般说来,你对文章的人、事、情、景有了较深的理解,那么分析其主旨也就能容易做到了,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总是靠着它们来体现的。除此之外,阅读记叙类文章时还需对诸如篇章结构、词句含义等语言因素作些思考,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他的语言表达来传递思想感

4、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阅读中的质疑和评价,属于这一过程中较高层次的活动。这种活动有时带有很强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学生在阅读时应该主动予以注意的。  如前几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例文《成全一棵树》及测试题4、5:   4.第17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    5.从全文看,本文既写了________的经过,又写了________的经过,这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第4题是一道颇具开放性质的题目,但它仍然有着较强的规定性。联系上下文,“他”此时此刻可能产生

5、的想法除了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外,恐无其他选择。所以,虽然名曰开放性试题,答题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组织,但大致意思是确定的。同时,又因为题干有“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的要求,答题用第一人称也是不容置疑的。此类能力测试题在近年的中考试卷中已频频见到,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平时练习也需多加留意。  第5题的答题要点是对全文两条交叉线索的概括表达,既具有检测文字组织表达的要求,又具有归纳能力检测的要求,参考文章标题,大致可以如下描述:孩子成全了一棵树;母亲成全了一个孩子。一般地说,最后的一题往往与文章主旨、人物形象或者行

6、文线索等事关宏旨的内容相关,是测试学生对全文理解的。比如本文的阅读,命题者也可以请学生用150字的片断谈谈对究竟谁是本文第一主人公的看法:本文应以孩子还是母亲为第一主人公,并说说理由,等等。  总之,引导学生更多地总览全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命题的一大原则,发掘文章的思想含义、启发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是命题的另一原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